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95篇 |
免费 | 6219篇 |
国内免费 | 35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8篇 |
大气科学 | 1718篇 |
地球物理 | 1563篇 |
地质学 | 15004篇 |
海洋学 | 1385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1295篇 |
自然地理 | 11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627篇 |
2023年 | 718篇 |
2022年 | 985篇 |
2021年 | 1036篇 |
2020年 | 936篇 |
2019年 | 1023篇 |
2018年 | 780篇 |
2017年 | 773篇 |
2016年 | 961篇 |
2015年 | 990篇 |
2014年 | 1217篇 |
2013年 | 935篇 |
2012年 | 1094篇 |
2011年 | 1002篇 |
2010年 | 924篇 |
2009年 | 934篇 |
2008年 | 823篇 |
2007年 | 918篇 |
2006年 | 833篇 |
2005年 | 752篇 |
2004年 | 664篇 |
2003年 | 570篇 |
2002年 | 485篇 |
2001年 | 428篇 |
2000年 | 376篇 |
1999年 | 365篇 |
1998年 | 288篇 |
1997年 | 247篇 |
1996年 | 187篇 |
1995年 | 181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121篇 |
1992年 | 115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东准库布苏金矿床石英矿物标型特征及找矿评价意义张旺生高怀忠吕瑞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石英标型特征找矿评价东准噶尔新疆1金矿成矿阶段石英的一般特征库布苏金矿位于新疆东准噶尔野马泉南约16km,矿区所属构造单元为西伯利亚板块准噶...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质问题主要有地表塌陷、地裂缝、泥石流、滑坡和崩塌以及软土沉陷等。其成因除最直接的自然因素所致外,还有人为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诱发而加剧城市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根据珠江三角洲城市地质问题的现状,提出了城市地质问题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和乐东区气田水样品水化学常规分析为切入点,利用气田水矿化度、水型、钠氯系数(变质系数)、脱硫系数,氯镁系数等参数,深入分析了两区气田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水化学组合参数特征,并判识对比了两区气藏封闭程度及其保存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重点剖析了两区气田水分布规律及成因控制因素,探讨了两区气田水与天然气运聚成藏之间的成因联系。强调指出,两区气田水具有相似的形成演化特征,天然气保存条件好,但对比两区气田水的水化学组合参数,乐东区天然气保存条件稍差于东方区;东方区气田水以NaHCO3水型占绝对优势,其分布规律与断裂系统存在密切联系。该区水文地质开启程度差,气藏盖层封闭性好,有利于天然气富集成藏。乐东区气田水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但相对东方区稍差。两区气田水具分区分块分布规律,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及其伴生热流体活动对气田水成因及分布规律与天然气运聚成藏等均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5.
2011年,作者在贺兰山中段腰坝配件厂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了震旦系盖帽白云岩,进而研究了其沉积特征、碳氧同位素组成和时代,并与该区紫花沟兔儿坑组白云岩、华南和华北地台南缘相应地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盖帽白云岩为含陆源细碎屑白云岩,与兔儿坑组白云岩相近;其δ13C值为-4.7‰~0.79‰,且自下而上呈下降趋势;其时代与华南震旦系下、中部相当,与华北地台南缘震旦系罗圈组的沉积特征和古地理环境相近;与全球Gaskiers冰期有相关性.这对华北地台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及动物演化“源头”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ZHAGN Yijun DONG Wansheng ZHAO Yang ZHANG Guangshu Zhang Hongfa CHEN Chengpin ZHANG Tong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4,47(Z1)
The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s on lightning discharges were conducted in Naqu area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summer of 2002. The electric structures of thunderstor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discharges at initial stag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intracloud (IC) lightning flashes were polarities inverted in thunderstorms with tripole electric charge structure and occurred between negative charge region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hunderstorm and positive charge region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hunderstorm.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scharge processes in cloud with longer lasting time involved in Cloud-to-Ground (CG) lightning flashe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IC discharges.A lot of radiation pulses were produced in these discharge processes. Because the IC discharges took place at the bottom of thundercloud and were near the ground, they may produce more serious damage to equipment on the ground therefor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in lightning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7.
The summer wea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ve Mountain, East Antarctica,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by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Expedition (CHINARE) in January 1999.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attern of daily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in Grove is similar to that of Zhongshan Station. However, the daily range of temperature and strong wind frequency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Zhongshan Station. The change of wind direction is close to the weather system that impacted the Grove Mountain. The warm and wet air from northern parts often causes the precipitation. The clear weather appears when controlled by eastern winds in January. 相似文献
8.
9.
以甘肃陇南地震滑坡体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坡面为尺度,采用样带结合海拔梯度的方法进行了调查。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应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甘肃陇南地震滑坡体自然恢复5 a后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区内主要植物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大体分为3层;该群落中一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是该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生活型;在7个样地中,随着海拔升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趋势,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偏峰格局势,峰值偏向高海拔区。 相似文献
10.
坡麓相斜坡软土特性及其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坡麓相斜坡软土”的概念,论述西南煤系地层地区斜坡软土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物理力学特征及其工程特性,研究斜坡软土对工程的危害及其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最后列举三个典型斜坡软土工程整治实例,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