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系统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发展有时会给目的地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诊断其整体发展水平,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 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 来分析区域旅游生态系统的安全状态。从旅游生态环境压力、旅游生态环境质量和 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及建设能力3 个方面来考虑,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构建层次 结构模型, 和23 个指标。经过对评价指标不安全指数值的计算和标准值的确定以及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再利用各 指标的不安全度公式和总体生态系统不安全度公式计算出旅游生态系统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并讨论了甄别各因子 对生态系统的限制程度的方法, 对区域旅游发展的生态系统安全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城市化发展对达拉特旗局地气候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达拉特旗国家一般气象站1959—2008年的有关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达拉特旗近50a来气温、风、降水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和特点,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达拉特旗局地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1)近50a来,达拉特旗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强度在不断加强,年极端最低气温也呈上升趋势。(2)不断增多、增密的建筑物对气流阻滞作用,使当地年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同时,随着达拉特旗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进程的加快,已经对局地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城市化进程对平均气温、风速的影响比对其降水量的影响更为显著、直接。 相似文献
5.
6.
内蒙古东乌旗阿尔哈达银铅锌矿区地质、物化探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内蒙古东乌旗阿尔哈达矿区通过地质、物、化探综合手段进行找矿,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发现3个成矿带,仅在Ⅰ号矿带就发现规模不等的矿体近20个,初步概算银、铅锌资源量已达到中型矿床规模.该矿区的找矿经验对在草原覆盖区开展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东乌旗阿尔哈达矿区通过地质、物、化探综合手段进行找矿,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发现3个成矿带,仅在Ⅰ号矿带就发现规模不等的矿体近20个,初步概算银、铅锌资源量已达到中型矿床规模。该矿区的找矿经验对在草原覆盖区开展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草原地区涉及面最广、农牧民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政策,禁牧政策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于参与式农户评估法及累积Logit回归模型等对禁牧政策作用下库布齐沙漠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禁牧后农户的耕地和草地利用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总面积平均增加0.83 hm2,饲草种植面积平均增加0.25 hm2,羊只数量平均减少39.44只,舍饲程度得到提高;(2)政策因子、户主特征因子、家庭特征因子、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意识因子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转变的主要因素,各个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3)季节休牧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程度较大,全年禁牧对农户草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程度较大。结合研究结果对禁牧政策的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四子王旗1961—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以及降水量资料,综合运用线性倾向估计、修正的谢良尼诺夫公式等方法,综合分析了51a来四子王旗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1—2011年间,四子王旗全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趋势十分显著的,且在1987—1989年出现增温突变现象,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受最低温度的升高而影响的;夏季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冬、春、秋三个季节是增长趋势,相对来说春季降水增加是显著的;该地区干燥度整体来说并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黑河下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研究区1986年LandSat TM和2003年LandSat ETM 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结合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就近17 a来黑河下游额济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林地、水域及耕地面积减少,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多样性及异质性程度减小,稳定性降低;气候的暖干化趋势、黑河下泄水量的持续减少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黑河下游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