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631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7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新疆东准库布苏金矿床石英矿物标型特征及找矿评价意义张旺生高怀忠吕瑞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石英标型特征找矿评价东准噶尔新疆1金矿成矿阶段石英的一般特征库布苏金矿位于新疆东准噶尔野马泉南约16km,矿区所属构造单元为西伯利亚板块准噶...  相似文献   
3.
清代陕南秦巴山地的人类行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仁 《地理研究》2008,27(1):181-192
对人类行为空间特征认识的不足,是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主要障碍。本文以文化、风俗、政策等影响人类行为的人文因素为切入点,运用时空剖面分析法,考察了清代陕南流民空间行为选择的基本取向。结果表明,人类空间选择行为遵循风俗相近原则,而不是地理环境最优原则。追求单位时间上效果最大化是流民行为选择的普遍趋势。人类空间行为的选择性强化了自然差异的等级和水平,不同区域人类行为结果的外部关联性,指出传统的仅从区域内部或某一种人类行为来寻求简单的"人—地"因果关系的缺陷。从系统或流域的观点来考察人类环境行为的相互影响关系,是认识和把握人地关系实质与机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In 19th-century France, concepts of alpine degradation formed the basis of ambitious state policies to reforest the Alps, Pyrenees, and Massif Central. Responding to the reality of large-scale flooding and to assumptions about the destructiveness of agro-pastoralism, both the Second-Empire and early Third-Republic regimes formulated legislation allowing for both voluntary and mandatory alpine reforestation projects. The latter regime's law of 1882 on the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alpine lands was more conciliatory toward alpine agro-pastoralists; however, two ca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foresters attempted to overstep the limits of this more restrictive law. These actions conduced to rural protest which stymied the reforestation schemes. Although foresters could claim victory following the amended reforestation law of 1913, reduced budgets and a reduced forestry corps after World War One prevented its full implementation. Ultimately, geographers and some foresters revised scientific think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deforestation, alpine ecology, and the place of humans in the mountains.  相似文献   
5.
谭春亮  宋殿兰  卢猛  冉灵杰 《探矿工程》2012,39(5):42-44,48
介绍了TGQ-30型取样钻机的结构设计、主要技术参数和特点;详细探讨了与该钻机配套的钻具及取样器;总结了该设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应用取得的经验成果,提出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该地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A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及云南省122个观测站资料,结合诊断、合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2011年初云南东部极端低温冰冻灾害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并与2008年初低温冰冻灾害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寻找云南低温冰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500hPa高度场欧亚中高纬呈两槽一脊,西西伯利亚高压脊异常强大,贝巴之间为东西向横槽,东亚中高纬呈"+-+"的高度场距平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东偏弱,南海副高异常偏南偏弱是2011年1月云南东部频遭冷空气影响的大尺度大气环流背景。另外,相关分析发现NINO4区海温持续异常偏冷对应云南东部气温异常偏低。较2008年初持续近2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相比,虽然2011年灾害影响时间较短,范围较小,但冷空气过程频发,昆明准静止锋长时间控制云南东部,最终造成近50年来的极端低温冰冻灾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9年Landsat ETM+、2005年Landsat TM卫星影像和2009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影像提取兰州南北两山地区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的实际相结合,运用GIS分析、景观指数计算及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兰州南北两山地区1999—2009年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 a来兰州南北两山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草地和农田的减少;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多样性增大,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驱动力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和政策因素是导致该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饶玉学 《矿产与地质》2002,16(6):327-331
详细研究了燕山东段地区花岗岩类的侵入时代、产出形式和成因类型 ,指出该区与花岗岩有关的三个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9.
西藏米拉山区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米拉山区域土壤常规营养变化情况。该区域位于冈底斯山脉东段,巨大的高差、复杂多样的地势结构与地貌作用过程,以及极为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植被分布等,决定了本区域土壤形成过程的多样化和鲜明的垂直地带性分异特点。按垂直高程变化每100m设一采样点采集各剖面层土样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组成。结果显示:米拉山东坡土壤显弱酸性,西坡土壤从米拉山口至拉萨由弱酸性递变至弱碱性;有机质从林芝八一镇至米拉山口而至拉萨市呈现递减规律变化,而且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全氮东坡A层高于西坡,B、C两层变化不明显,速效态氮东西坡剖面层次性变化分明,从八一镇至米拉山口递增,从米拉山口至拉萨递减;全磷含量A层高于B、C层,东坡剖面层次性变化较西坡显著,有效磷从八一镇至米拉山口递减,从米拉山口至拉萨递增;研究区土壤中钾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的遥感资料解释、野外地质地貌考察 ,并通过对重点地段的古地震探槽开挖 ,获得了该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8~ 1 83mm a ,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9mm a。通过 2个大型探槽的开挖、古地震事件分析和相关堆积物的断代研究 ,以及用逐次限定方法分析整个断层段上的古地震事件 ,认定该断裂段上全新世以来发生了 5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 1发生在距今 90 0 0± 130 0年 ,事件2发生在距今 6 5 0 0± 5 0 0年 ,事件 3发生在距今 5 5 70年左右 ,事件 4发生在距今 4 2 0 0± 30 0年 ,事件 5发生在距今 32 5 0± 2 5 0年。晚更新世晚期到距今 1万年之间 ,古地震事件很不完整。全新世以来的 5次古地震事件表现出一定的丛集特征。最早的一丛事件发生在距今 890 0年左右 ,第2丛发生在距今 6 5 0 0~ 5 70 0年之间 ,第 3丛事件发生在距今 32 5 0~ 4 2 0 0年之间。第 1丛与第 2丛古地震事件之间间隔为 2 4 0 0年左右 ,而第 2丛与第 3丛古地震事件之间仅间隔 15 70年左右。距今 32 5 0年以来 ,该断裂段上还没有发生过错断地表的地震事件 ,已经超出了古地震丛之间的重复间隔。因此 ,它是色尔腾山前活动断裂带上具备潜在危险的一个活动断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