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95篇 |
免费 | 6121篇 |
国内免费 | 62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84篇 |
大气科学 | 822篇 |
地球物理 | 2669篇 |
地质学 | 18227篇 |
海洋学 | 1738篇 |
天文学 | 222篇 |
综合类 | 1073篇 |
自然地理 | 11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575篇 |
2023年 | 919篇 |
2022年 | 1002篇 |
2021年 | 964篇 |
2020年 | 1013篇 |
2019年 | 1030篇 |
2018年 | 806篇 |
2017年 | 818篇 |
2016年 | 863篇 |
2015年 | 945篇 |
2014年 | 1230篇 |
2013年 | 1003篇 |
2012年 | 1180篇 |
2011年 | 1214篇 |
2010年 | 1138篇 |
2009年 | 1075篇 |
2008年 | 1012篇 |
2007年 | 1111篇 |
2006年 | 1031篇 |
2005年 | 883篇 |
2004年 | 874篇 |
2003年 | 682篇 |
2002年 | 595篇 |
2001年 | 581篇 |
2000年 | 506篇 |
1999年 | 436篇 |
1998年 | 448篇 |
1997年 | 352篇 |
1996年 | 294篇 |
1995年 | 273篇 |
1994年 | 255篇 |
1993年 | 317篇 |
1992年 | 301篇 |
1991年 | 277篇 |
1990年 | 251篇 |
1989年 | 199篇 |
1988年 | 64篇 |
1987年 | 81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2篇 |
1976年 | 8篇 |
1974年 | 6篇 |
1973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地处幕阜山西北缘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过渡部位的咸宁市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冲洪积物,与江汉-洞庭盆地充填演化密切相关.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钻探,查明了冲洪积物的分布范围及发育特征,以泥质充填为主、砾石分选差、磨圆差、混杂堆积等特征表明其为近源快速堆积.ESR年代学测试结果显示,冲洪积物形成于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中期,具多期活动特征.结合前人对江汉-洞庭盆地周缘冲洪积扇堆积的研究,认为在江汉-洞庭盆地充填演化过程中,盆地周缘水系由山区进入盆地时普遍发育冲洪积扇堆积,其活动时代不仅限于早更新世,而是一直持续至中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3.
4.
内蒙古好老鹿场地区晚古生代超基性-基性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蒙古东部好老鹿场地区1∶5万区调工作中,发现了一套新的岩石组合,分别由铁镁质堆积岩、基性岩墙群、蚀变基性火山岩等组成.该套岩石组合经较强的构造破坏,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本巴图组砂板岩之中.总体延伸方向呈近东西向展布,明显受区域性构造控制.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表明,辉石橄榄岩、辉长岩具有低Al、贫Ca和富Na的特点, MgO / (MgO+FeO)比值为0.25,MgO含量偏低.稀土元素总量偏低,为76.03×10-6 ~ 114.81×10-6,轻重稀土富集不明显,分馏作用较弱.∑L/∑H为0.73 ~ 0.8,配分曲线呈平坦的"W"型,δEu =1.03 ~ 1.23,略显正异常.基性火山岩具明显的富Fe、Mg、Na,贫Al、Ti、K的特征,微量元素显示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同时在辉长岩中获得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362.4 Ma,时代为早泥盆世晚期.其形成环境为洋中脊,属于泥盆纪古亚洲洋消减部分的残留体.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华北地台北缘超基性岩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孙中庆,李银海(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三河燕郊101601)关键词超基性岩、遥感技术、华北地台研究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和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区内大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均... 相似文献
6.
房山岩体是由 3次脉动式侵位形成的复式岩体 ,不同期次侵位的岩石及其中的包体来自相同的岩浆源区 ,为下地壳的中、基性火成岩。全岩 矿物Rb Sr等时线年龄为 12 6± 3Ma。第 1期至第 2期 ,主要是由以斜长石为主的矿物平衡结晶造成的 ;第 2期至第 3期 ,则可能是批式熔融的结果。包体的成因机制可能不止一种 :英安玢岩质包体和石英粗安玢岩质包体可能分别代表第 2期和第 3期脉动式侵入体的冷凝壳 ;石英正长岩包体则可能代表该侵入体演化到最后的产物 ;而石英闪长质和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则可能为同源岩浆早期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铀-铅同位素测年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并指出灵活地将铀-铅同位素测年的各种新技术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往往可以获得“多、快、好、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揭示传染病流行的个体受感染-发病-就诊-康复的时空过程变化模式以及区域之间的信息流与物质流的传播网络结构特征,基于2002~2003年中国SARS病例数据,选取SARS流行的三个典型空间位置信息:工作单位或住址、发病地点以及报告单位,从感染个体和空间区域两个角度来探索病毒感染扩展的输入与输出传播机制,定义并探讨了北京市SARS传播输入-输出流(In-Out Flow)的概念与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网络特征分析方法,探索了北京市外部输入-输出流的高风险时空热点以及网络结构特征,并对北京市内部输入-输出流传播网络的空间自相关性与异质性、时空演化规律以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外部输入流集中在山西和广东,而外部输出流较为分散,主要是广东以及山东等北部省份,且防控措施重点应分别是SARS爆发的早中期与初期;(2)内部输出病例在整体区域上存在显著正自相关性特征,高危人群集中在20~60岁的医务与民工等中青年人群;(3)市中心区的若干区县是SARS传播高风险热点区域,西北方位市郊是次级高风险区域,而东北方位市郊则相对安全;(4)在内部传播网络中各区县节点存在显著小世界特征且具有信息流和物质流的异质性特征,市郊通州区与昌平区是潜在的高风险热点区域,顺义区与怀柔区等节点承载了极低的物质流和信息流信息,是相对的低风险冷点区域.基于输入-输出流的探索与分析更有助于揭示SARS流行过程中的潜在时空演化特征与规律,可为应急决策与防控措施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辽宁寒岭-偏岭平移断裂带特征及其形成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岭—偏岭平移断裂带位于辽宁东部 ,是中国东部郯庐断裂东盘的一个次级断裂。它控制着辽东鞍山—本溪地区地质体的分布。通过对平移断裂的展布、形态、伴随构造、牵引构造、位移方向和幅度、平移时间、断层尾端及动力学演化等特征研究 ,认为该断裂主要活动于晚三叠世 ,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为活跃 ,伴随岩浆侵入活动、火山喷发及陆相沉积。断裂带长约 1 3 0km ,中段位移最大可达 3 1km ,向东西两端逐渐减少。该断裂活跃时期主要表现为左行平移性质。构造的活动 ,主要与中生代时期欧亚大陆与伊佐奈岐板块、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