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047篇 |
免费 | 15853篇 |
国内免费 | 116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37篇 |
大气科学 | 4170篇 |
地球物理 | 11310篇 |
地质学 | 43623篇 |
海洋学 | 5086篇 |
天文学 | 374篇 |
综合类 | 5746篇 |
自然地理 | 56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1239篇 |
2023年 | 2091篇 |
2022年 | 2419篇 |
2021年 | 2390篇 |
2020年 | 2207篇 |
2019年 | 2318篇 |
2018年 | 1632篇 |
2017年 | 1714篇 |
2016年 | 1835篇 |
2015年 | 2145篇 |
2014年 | 3555篇 |
2013年 | 2858篇 |
2012年 | 3555篇 |
2011年 | 3551篇 |
2010年 | 3032篇 |
2009年 | 3383篇 |
2008年 | 3241篇 |
2007年 | 2841篇 |
2006年 | 3003篇 |
2005年 | 2766篇 |
2004年 | 2425篇 |
2003年 | 2212篇 |
2002年 | 2205篇 |
2001年 | 2235篇 |
2000年 | 1930篇 |
1999年 | 2063篇 |
1998年 | 1899篇 |
1997年 | 1800篇 |
1996年 | 1684篇 |
1995年 | 1539篇 |
1994年 | 1410篇 |
1993年 | 1267篇 |
1992年 | 1200篇 |
1991年 | 1100篇 |
1990年 | 883篇 |
1989年 | 726篇 |
1988年 | 197篇 |
1987年 | 158篇 |
1986年 | 115篇 |
1985年 | 89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48篇 |
1982年 | 62篇 |
1981年 | 64篇 |
1980年 | 58篇 |
1979年 | 29篇 |
1975年 | 20篇 |
1954年 | 19篇 |
1948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开了正在研制的“鲨鱼”隐身高速快艇的独特设计——造型奇特.双体船型,隐身设计.折叠结构.强大武备.多种用途。“鳖鱼”隐身高速快艇在外形和武器配备等方面借鉴了武装直升机和快艇的一些特点.被称为是武装直升机与快艇的“混血儿”。该设计可以称得上是应用高新科技成果进行舰艇跨越式创新发展的典范,在舰艇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务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区域划分,计算了这些地震发震时刻的日月位置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区域上具有潮汐触发物理机制的地震发震时的日、月位置参数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3.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26(4):66
本书采撷了著名地理学家李吉均院士地理学、冰川学、地貌学等领域学术著作的精品,共29篇。论文大致反映了李先生关于高山冻原与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研究、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探讨、冰川地貌与沉积相研究、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季风三角”理论、黄河阶地和黄河起源,黄土系列与地文明、青藏运动、西部开发研究和其他重要学术思想与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5.
6.
AntonioBrambati LauraCarbognin TullioQuaia PietroTeatini LuigiTosi 《《幕》》2003,26(3):264-268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geological setting, history and subsidence of the Venetian Plain. Majo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Pleistocene-Holocen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in the Lagoon of Venice, in relation to its origin that datesback to 6-7 kyr BP. Geological land subsidence,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lagoon, and anthropogenic subsidence, that has recently assumed a major importance for the Venetian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Considering also the sealevel rise, 23 cm loss in land elevation has occurred in the last century, leading to increased flooding event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require protective works. 相似文献
7.
8.
9.
10.
回顾了冶金地质钻探的发展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对前3个阶段的主要技术进步作了概括性的论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