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49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成因磷灰石的主要特征周玲棣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磷灰石生物成因磷灰石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各种成因地质体中均可见到,在生物界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脊椎动物硬组织(骨骼、牙和角等)的主要矿物成分。脊椎动物死亡后...  相似文献   
2.
羟基磷灰石的除铅行为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在材料科学与环境科学之间诞生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材料.其目的在于研究材料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材料与环境的相容性、协调性.所谓环境材料是一类与改善生态条件、治理环境污染有关的新材料,或是那些能净化和修复环境的材料[1].就其分类而言,可分为:环境相容材料、环境降解材料和环境工程材料,其中,环境工程材料包括:环境净化材料、环境修复材料和环境替代材料[2].  相似文献   
3.
姚安金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西缘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结合部位,其成矿与新生代富碱岩浆-岩浆热液密切相关.野外调查发现矿化仅存在于黑云母正长斑岩体内,而与黑云母正长斑岩空间关系密切的石英正长斑岩却未发现矿化.为探讨黑云母正长斑岩与石英正长斑岩岩体含矿性差异,运用电子探针、LA-ICP...  相似文献   
4.
The uplift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ASDS)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ASRR) shear zone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domain in the Late Cenozoic,and it preser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s,exhumational histo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uplift structural mode and uplift timing of the ASDS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topic for understanding the ASDS formation and late stage movements and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formation of the ASDS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sequence of the strike-slip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However,the shaping of geomorphic units is generally direct results of the latest tectonic activities.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timing and uplift structural mechanism of the ASDS and provided the following lines of supportive evidence.Firstly,the primary tectonic foliation of the ASDS show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s,with steeply dipping tectonic foliation develope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 and the relatively horizontal foliation on the west side.Secondly,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direction,the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gradually weakened and this zon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 belts.Thirdly,the cont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DS and the Chuxiong basin-Erhai lake is a normal fault contact which can be foun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40Ar/39 Argeochronology suggests that the Diancang Shan had experienced a fast cooling event during 3–4 Ma.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testing method gives the age of 6.6–10.7 Ma in the Diancang Shan and 4.6–8.4 Ma in the Ailao Shan,respectively.Therefore the uplift of the ASDS can be explained by tilted block mode in which the east side was uplifted much higher than the west side,and it is not main reason of the shearing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most recent uplift stages of the ASDS happened in the Pliocene(3–4 Ma) and Late Miocene(6–10 Ma).  相似文献   
5.
运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 探讨分析了千家店地区侏罗系后城组地层的构造热演化特征. 千家店地区后城组上段三个磷灰石样品,AFT年龄集中在85.7~76.0 Ma,小于其相应的地层年龄;平均封闭径迹长度为9.4~10.8 μm,小于初始径迹长度(16.3±0.9 μm),呈非对称的单峰态分布,标准偏差为2.1~2.5. 后城组下段的三个AFT样品,AFT年龄集中在82.6~62.4 Ma,小于其相应的地层年龄,也小于上段层位的AFT年龄;平均封闭径迹长度仅为7.2~7.7 μm,远小于初始径迹长度(16.3±0.9 μm),其中YQ-07样品的封闭径迹长度呈似双峰态分布,标准偏差达到3.1;显然,侏罗系样品经历了明显的中度退火行为,最大温度可能接近于90℃. AFT年龄和封闭径迹长度的规律性变化主要是由于埋深不同引起的温度差异造成的. 裂变径迹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沉积物自进入盆地充填埋藏一直到115 Ma左右,盆地沉积物达到最大埋深3000多米,盆地温度达到最大值90℃多,这一过程沉积速率达到66.7 m/Ma. 115 Ma之后盆地处于相对稳定期,没有明显的温度波动,直到6 Ma左右温度以11.7 ℃/Ma的速度突然下降,表明侏罗系地层遭受剥蚀,迅速上升、快速冷却直至地表,剥露速率超过了500 m/Ma.  相似文献   
6.
X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磷灰石为氟磷灰石,榍石成分中存在着的主要类质同象替代是(Fe~(3+)、Al)+(F,OH)~-=Ti~(4+)+O~(2-)。磷灰石和榍石是碱性辉长岩的REE、Ba、Zr等微量元素的主要载体;它们是在较高氧逸度的条件下结晶的。磷灰石的Sr同位素特征说明形成双龙桥碱性辉长杂岩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系统研究了其物源区属性及热演化。采用碎屑锆石LA-ICP-MS定年的方法,通过分析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U-Pb的年龄结构及组成,明确了其物源区属性。研究表明:长7碎屑锆石存在225~264 Ma、276~408 Ma、413~458 Ma、727~851 Ma、1249~1749 Ma和1868~2469 Ma 6个年龄区间,分别对应于印支期、海西期、加里东晚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晋宁运动早中期和古元古代的构造热事件,研究区物源复杂,主要来自于北秦岭西段、秦祁造山带、西秦岭、祁连造山带东段及天山—兴蒙造山带,阿拉善地块和盆地北部山区也可能为本区提供物源,古水流分析表明研究区的物源方向为近南部。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及热史模拟,明确了研究区在100 Ma左右的早白垩世经历了重要的构造热事件,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此以后,又经历了4次比较明显的热演化,100~43 Ma为缓慢抬升阶段,进入部分退火,冷却速率大概在0.44℃/Ma,43~36 Ma为一快速抬升阶段,冷却速率达到4.3℃/Ma,36~24 Ma为又一期的缓慢抬升,冷却速率在0.52℃/Ma左右,从24~17 Ma样品又经历了一次快速的抬升过程,冷却速率在1.5℃/Ma左右。研究区43 Ma以来的抬升剥蚀明显受到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CCSD主孔榴辉岩等UHP岩石中存在团块状到不规则脉体状的磷灰石集合体,它们多与石英脉共生,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磷灰石脉体存在大量出溶物,电子探针和激光拉曼光谱仪联合测定显示磷灰石主要为氟磷灰石,其中出溶物主要有四类:A.不规则状的磁铁矿和赤铁矿的连生体;B.针状赤铁矿;C.板状到菱型的独居石;D.针状锶重晶石。A类出溶物的延长方向平行于磷灰石的C轴,长度介于10~50μm;B类主要沿磷灰石的C轴方向排列,宽仅为0.5~2μm,多数在1.5μm左右,长度变化较大,为6~50μm;C类独居石出溶体宽约6~10μm,多为6μm,长约50~75μm;D类锶重晶石主要与B类赤铁矿出溶物共生,宽多1.5μm左右,长约60~70μm。其中A,B和D类出溶物是在磷灰石中首次发现。四类出溶物的长轴和生长方向均基本平行于磷灰石之C轴,显示它们可能是基本同时出溶的。CCSDUHP岩石中氟磷灰石脉体的存在及其铁氧化物、磷酸盐和硫酸盐出溶体的发现,显示UHP岩石在折返的过程中,快速减压曾造成矿物的分解和大量出溶体的形成,伴随脱水和SiO2等硅酸盐熔体的出溶,还存在少量的磷酸盐熔体,同时可能曾经有铁氧化物的熔浆的加入。磷灰石中铁氧化物等出溶物的出溶是在氧逸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恢复湘鄂西褶皱带中-新生代以来的剥蚀历史, 探讨其变形的时空格架, 对于研究陆内褶皱造山以及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该地区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与热史模拟, 对中-新生代的剥蚀厚度和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湘鄂西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年龄为71~100 Ma, 与川东隔挡式褶皱带中的磷灰石样品年龄进行对比, 具有由SE到NW向递进变新的趋势; 中新生代以来的热史呈现出"三段式"的特征, 这3个阶段的转折时期为115~90 Ma和35~20 Ma, 分别对应了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挤压造山到晚白垩世伸展成盆再到新生代整体抬升的构造转换; 燕山期为湘鄂西褶皱带的主变形期, 变形时序呈现出由SE到NW向递进变新的趋势, 剥蚀程度呈现出由SE到NW向变弱的趋势.这些认识为燕山期湘鄂西-川东褶皱带陆内递进变形的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三叠纪末期大型鄂尔多斯盆地遭受了中生代成盆以来首次较大规模的抬升剥蚀,显著改造了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面貌,并控制了侏罗纪早期沉积格局和油藏分布,对盆地演化及矿产资源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地质及大量钻井资料揭示了该期构造事件对盆地的剥蚀改造特征,盆地及周邻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记录并约束了此次构造抬升的时限与过程;综合周邻区域构造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发育的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末期的剥蚀具西南强、东北弱的特点,西南部大范围内延长组地层残缺不全,剥蚀量最大可达1000余米;前侏罗纪沉积古地貌总体呈西南高、北东低的特点;其抬升时间始于205~190Ma,西南部稍早于盆地腹部,抬升速率大于1℃/Myr,可持续至中侏罗世(约160Ma)。该期抬升剥蚀事件范围可涉及至盆地西南缘更广阔的区域,与同期秦岭造山带内出现的快速抬升冷却事件具有较好的时空耦合关系,是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构造环境转变的响应和纪录。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三叠纪末期构造事件在华北克拉通的影响,对该区油气、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