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0篇 |
免费 | 1262篇 |
国内免费 | 12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篇 |
大气科学 | 62篇 |
地球物理 | 306篇 |
地质学 | 4040篇 |
海洋学 | 173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153篇 |
自然地理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60篇 |
2011年 | 188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140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80篇 |
2001年 | 177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34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31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50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7年 | 3篇 |
194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赵风清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23(2):111-115
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对芬兰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实地考察,扼要介绍芬兰中部花岗岩杂岩体中瑞芬期的后造山花岗岩的地质特点、分类、主要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后造山花岗岩的研究意义进行粗略的分析,对我国华北地块中条期的后造山花岗岩的研究现状以及与芬兰中部花岗岩杂岩体中的后造山花岗岩之间的对比和差异给予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断层滑动矢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构造应力场恢复是重建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断层作为地壳浅表发育的脆性变形构造,为恢复古构造应力场提供了重要地质条件。关于利用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古构造应力场,前人进行了长期探索。目前其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实际应用均取得重要进展。在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古构造应力场的理论方面,改进的安德森模式描述了在发育先存薄弱带的情况下断层形成与演化的规律,克服了安德森模式只适用于均匀变形域的理论局限性;在研究方法方面,突破了在沉积盆地内部变形相对单一的限制,在造山带前陆或者叠加褶皱区等复杂变形区有效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并通过断层相关褶皱与同褶皱变形的滑动矢量分析,厘定出同造山作用的古构造应力场。这一方法在大巴山造山带强变形区得到了有效应用,为探讨其构造演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秦岭山脉是古板块的会聚地,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及夹持于其间的古秦岭一大别微板块的拼合碰撞有关。晋宁构造旋回,古秦岭一大别微板块西移与扬子 块实现对接。中里东构造旋回,松潘-甘孜微板块东进与扬子板块拼合。海西构造旋回,泛扬子板块北上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印支燕山构造旋回,四者联合运动构成秦岭造山带 。 相似文献
5.
6.
造山带研究一直是地质科学的中心课题,数百年来建立了许多造山理论与研究方法,从地槽回返造山到板块俯冲碰撞造山。随着深部地质和大陆岩石圈研究的进展,80年代发现了陆内强烈变形和水平位移,提出了薄皮拆离滑脱构造、逆冲推覆构造、鳄鱼构造、韧性剪切带、多种伸展构造等等,表明大陆岩石圈并非简单刚性块体,而是纵横向极不均一,具有 相似文献
7.
韩宗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3,(4)
近几年来,为解决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缝合线问题,对我国榴辉岩做了大量工作,使榴辉岩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区域地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为解决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间的复杂动力学演化提供了丰富资料,但在我国榴辉岩的分布、来源、成因、运移、时代及高压矿物形成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9.
东秦岭造山带多重滑脱推覆与A型俯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经海西-印支期B型俯冲与碰撞敛合形成东秦岭复合山链后,构造变动并未结束,随之发生的是A型俯冲和巨型滑脱推覆。文章依据地表地质及更能清楚地反映地壳结构的二维速度资料,对东秦岭造山带的滑脱-推覆构造进行了再次研究,并建立了该区的A型俯冲模式。认为东秦岭地区存在着六重拆离滑脱与数个大型推覆构造和两条巨型A型俯冲带,其A型俯冲模式表现为奇特的“双楔剖竹“。 相似文献
10.
汽车沿着蜿蜒的水泥路前行,两边是高高的土崖,中间是即将成熟的小麦。5月16日下午,“全国土地整治万里行”采访团走进了卫辉市唐庄镇十里沟土地开发项目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