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8篇 |
免费 | 1608篇 |
国内免费 | 3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99篇 |
大气科学 | 795篇 |
地球物理 | 796篇 |
地质学 | 2037篇 |
海洋学 | 123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91篇 |
自然地理 | 7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篇 |
2024年 | 174篇 |
2023年 | 224篇 |
2022年 | 257篇 |
2021年 | 333篇 |
2020年 | 222篇 |
2019年 | 230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202篇 |
2016年 | 184篇 |
2015年 | 206篇 |
2014年 | 342篇 |
2013年 | 213篇 |
2012年 | 250篇 |
2011年 | 243篇 |
2010年 | 276篇 |
2009年 | 275篇 |
2008年 | 279篇 |
2007年 | 198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26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
4.
5.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2000年、2010年两期30m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集。为了保持该数据集的现势性,需要及时发现全球地表覆盖增量信息并更新相应数据。采用遥感影像、测绘数据提取全球地表覆盖变化信息的传统方式,存在费用高,不及时等问题。近年来众源地理数据迅猛发展,特别是由于众源轨迹数据具有免费共享、可靠性强与准实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交通道路信息提取的应用中。经分析我们发现轨迹数据与人造地表覆盖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众源轨迹提取人造地表覆盖增量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轨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将轨迹数据栅格化,再依据轨迹点栅格覆盖比率进行人造地表覆盖数据粗提取并去除微小孔洞及独立栅格单元,最后将其与全球人造地表覆盖数据作栅格运算提取人造地表覆盖增量信息,并用纽约市实际轨迹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轨合成孔径雷达(InSAR)仅能获取沿雷达视线(LOS)向形变和概率积分法(PIM)难以预计沉陷盆地边缘区域下沉量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由单轨InSAR监测的LOS形变联合移动矢量倾角模型计算矿区地表下沉量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分析下沉盆地地表移动矢量倾角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主断面上地表点移动矢量倾角的分段函数模型,再结合主断面地表点的LOS向与地表移动矢量的矢量夹角与倾角的函数关系,实现由LOS向形变计算矿区地表下沉量。以马泰壕井田和上湾煤矿的两个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Sentinel-1A数据和水准实测数据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沉陷盆地边缘区域,该方法计算的地表下沉量与实测值吻合,两个矿区的监测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都约为5 mm,高于InSAR监测精度的19 mm,监测精度分别提高了74%和71%。 相似文献
7.
利用衡水市1956-2003年资料,对衡水市降水、径流等水文要素进行讨论研究,掌握年际、年内及空间变化规律。通过区域水资源组成,分析衡水市水资源特性,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是在传统DInSA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精度的长时序变形监测方法,可有效地克服传统DInSAR在微小形变监测中受时空去相干以及大气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当前InSAR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ENVISAT ASAR传感器获取的22幅C波段影像数据,基于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北京地区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获取每个观测时刻的形变累积量,得到研究区的形变序列图,进而分析了该区域地表沉降特征,结合地质环境监测成果,初步讨论了2003至2010年间北京地区区域地表沉降成因。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