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矿区填图和路线调查,结合室内研究,指出:①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具有递进变形、自盆地中心向边部推覆、新盖老等特点,强变形于50 Ma±.②推覆体下盘为叶巴组构造岩系;推覆体由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碳酸盐-碎屑沉积岩系构成,主体为轴面北倾的复式褶皱,自南而北分为前部带、中部带和后部带.滑覆构造系推覆形成的复背斜轴部高位岩块失稳向北滑覆形成,自南而北分为后部带、中部带和前部带.③导致矿区蚀变的主要岩浆活动发生于推覆强变形后的松弛期,上侵受近南北向基底断裂和推覆断裂联合控制,就位受控于前部带推-滑覆褶断系,其后发生多次构造-岩浆-成矿液叠加,造就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
3.
西藏冈底斯尼木地区斑岩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属全球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东延部分,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东段,为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确认的最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尼木西北部地区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确认为冈底斯成矿带上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化集中区之一。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对尼木地区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西昌市太和钒钛磁铁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和铁矿是攀西四大钒钛磁铁矿典型矿床之一。多层钒钛磁铁矿体在华力西期太和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中上部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平行产出,根据赋矿岩性和矿石特征,可分为3个矿带9个矿组。岩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南西,控制长2600 m、最大斜深1940m,矿体(层)累计厚194.09~557.03m。走向上由东到西矿体累计厚度逐降低,倾向上,由浅到深矿层逐步归并复合,形成厚度大,矿层结构简单的工业矿体。整装勘查在矿区深部新增资源量:铁矿石98680万吨、TiO29539万吨、V2O5228万吨。预测深部钒钛磁铁矿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老寨湾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研究,岩矿石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S、Pb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围岩、贫矿石和富矿石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型式基本一致,推断矿石中的Au主要来源于围岩。富矿石稀土总量低,正铕异常,其形成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矿石硫同位素组成稳定,无塔式分布,δ34 S值为3.001‰~7.800‰,属混合硫。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正常铅,通过铅同位素图解可判断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19,(3)
西藏双湖县达则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体受近东西向的脆—韧性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产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刚日群混杂岩中。本文在区域地质、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成果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成果分析,典型矿床对比等方面对双湖县达则金矿的金矿找矿潜力做了初步分析,利用构造蚀变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剖面发现了三条含金蚀变带,通过探槽揭露发现三条金矿带,品位为1.84~3.17g/t,延申超过300m。与商旭金矿相似,均受近东西断裂控制,成矿物质与木嘎岗日群关系密切,初步认为达则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具有中型以上的资源潜力,该矿金矿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寻找造山型金矿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初论西藏冈底斯带中段尼木西北部班岩铜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32
西藏冈底斯带尼木西北部具有斑岩型铜矿产出的有利地质条件,已有厅宫,冲江,白容,岗讲,渡布曲等铜矿床(点),可望形成大型-超大型班岩铜矿集中区,其资源量远景可达400-600万t以上,在分析地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与国内外斑岩铜矿进行了对比,建立了本区铜矿的综合遥感地质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