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新疆哈巴河县托库孜巴依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矿床的26号脉及主要围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多元素分析,结合矿区地球化学背景确定了各元素的分带标准;通过对26号矿脉(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叠加晕特征研究,总结出金矿(体)单一次成矿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对矿体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晕在空间上的叠加形态进行了识别,建立了矿体形成的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包括成矿构造叠加晕模式、预测标志及分带标准),利用该实用模式对矿脉深部以及外围进行找矿预测,提出了找矿预测靶位。 相似文献
2.
阿尔泰山南缘赛都金矿床的构造-成矿流体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赛都金矿床位于新疆额尔齐斯构造带北西段,矿体受韧性剪切构造带的控制,赋存于玛尔卡库里巨型剪切带内的蚀变糜棱岩带内.构造-成矿流体早期以中高温、富CO2-N2等挥发分为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252.0~408.0℃;中期以CO2-H2O流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203.0~325.8℃,反映了中温热液特征;中晚期演化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盐水溶液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120.0~221.0℃.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变化范围在3.53‰~5.88‰之间;铅同位素组成的206Pb/204Pb变化于18.099 7~18.358 5,207Pb/204Pb变化于15.487 7~15.579 0,208Pb/204Pb变化于38.111 6~38.355 1.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是从深部富集的,在造山作用过程中从深部岩石通过热液萃取获得.主要的金矿化与后碰撞造山的伸展构造环境有关,构造-成矿流体的演化特征与剪切带演化过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4.
5.
6.
通过对1991-2002年闹海地区"闹海风"实况资料、环流背景和产生的基本天气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闹海风"是一种回流性偏东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天气,每年在8.5d左右波动,与冷暖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T213数值产品的释用为"闹海风"天气的预报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8.
为消除激电测深中的电磁耦合干扰,根据频率域和时间域可相互转换的理论,采用静态IP和cole-cole参数的全波形IP、延时反演去耦方法,实现了快速去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激电信息。以山东沂南金矿金场矿区等为例,对时间域激电测深数据进行了去耦前反演与去耦后反演,结果表明:对称四极装置和非常规电极排列的电磁耦合效应随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强,电磁耦合的影响深度大部分在时间域激电测深反演断面150m以浅;非常规电极排列采用三极+四极+偶极混合共线装置,其产生的电磁耦合干扰明显大于对称四极装置和单极—偶极装置;非共线单极—偶极装置的时间域激电测深电磁耦合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阿舍勒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是中国最大、最具代表性的VMS型Cu-Zn矿床, 但其结构模型仍缺乏系统的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次研究进行了野外调查、探槽剖面观察、岩芯采样, 基于观察到的大量钻孔剖面, 本文对阿舍勒矿床进行了解剖, 结果显示: (1)阿舍勒矿床矿石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致密)块状矿石、条带状矿石、层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和网脉状矿石, 其中块状与层状矿石属于沉积相矿体, 而网脉状、角砾状矿石与部分浸染状矿石属于通道相矿体。(2) I号矿床包含3个喷流系统, 每个喷流系统都由沉积相与通道相组成。其中位于13线以北的矿体I-2主要为沉积相的块状矿体, 矿体上部的网脉状矿化蚀变带铜锌含量低、并被后期侵位的英安斑岩穿切; 主矿体I-1由2个较大的通道共同补给。(3)矿床喷流成矿具多阶段与叠置成矿特征, 晚期成矿作用交代早期矿体, 矿床顶部的铜锌矿层为后期富集交代而成。通道蚀变分带明显, 中心为硅化带与绿泥石化带, 两侧为绢云母化带; 通道相脉体也表现出垂向的变化特征, 从深部向层状矿体依次为稀疏浸染的微脉带、稀疏浸染的细脉带、中等浸染的粗脉带、稠密浸染的黄铁矿脉及块状黄铁矿。矿床侧向远端发育重晶石与含铁碧玉岩。在此基础上, 本文构建了阿舍勒Cu-Zn矿床结构模型, 探讨了阿舍勒矿床的成矿演化模型, 指出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 包括(多期多阶段的)喷流沉积期、变质热液叠加期、剪切变形期和表生氧化期, 并在矿床形成后遭受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等后期的各种地质作用改造。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