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篇 |
大气科学 | 51篇 |
地球物理 | 7篇 |
地质学 | 354篇 |
海洋学 | 6篇 |
综合类 | 5篇 |
自然地理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论是在编辑电视气象新闻和气象科普专题节目时,我们常常会面对一大堆的拍摄素材,尤其是有一部分初学摄像朋友提供的原始素材而发愁,搜寻很多录象带从中很难找到符合节目制作标准的素材。这些素材带中普遍存在画面上下左右摇晃、抖动,颜色和构图缺乏美感,盲目的推、拉、摇、移而且没有节奏感。想要拍摄出高质量的影像素材,提高后期编辑制作的效率,那就要求我们无论是摄像发烧友还是准备从事专业摄像工作的朋友,从拿起摄像机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注意培养练就摄像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2.
3.
4.
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纪-第三纪界线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孙革 孙春林 董枝明 孙跃武 吕建生 熊宪政 周忠立 余福林 邢玉玲 全成 M.A.Akhmetiev A.R.Ashraf E.Bugdaeva D.L.Dilcher L.Golovneva K.Johnson T.Kezina T.Kodrul H.Okada 《世界地质》2003,22(1):8-14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白山头地区一条新的地层剖面及其K/T界线的初步研究。新命名的“白山头段”代表乌云组下部的早古新世地层,含以Tiliaephyllum tsagajanicum等为代表的达宁早期植物化石。在白山头剖面上,作者发现可能为白垩纪末期的凝灰岩。结合与俄罗斯布列亚盆地含K/T界线的查加扬群标准剖面的对比,推测嘉荫地区的K/T界线可能位于白山头段底部与上述凝灰岩之上的一层炭质泥岩之间。 相似文献
5.
6.
论述了双鸭山市测绘行业对双鸭山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SYS-CORS)暨南方NRS系统的需求,介绍了系统建设过程,同时介绍了系统测试状况,最后叙述系统的功能、本系统的创新点及系统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最新古生物、磁性地层年代学资料对鸡西群、龙爪沟群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确定了两群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阿尔布中期。同时采用层序地层、盆地形成动力学、事件地层学、盆地湖(海)平面升降曲线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等方法.对两群进行了综合对比.证实两群为同一构造-沉降旋回背景下的等时异相关系。笔者认为龙爪沟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即裴德组、七虎林河组、下云山组、朝阳组,其在横向上分别对应鸡西群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这一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讨论黑龙江东部中生代海陆变迁机制、地层、构造格架建立及煤矿预测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基本的宝石学方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探针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分析了黑龙江穆棱玄武岩风化冲积物中宝石级锆石的宝石学性质、谱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微量元素组成及U-Pb年龄。宝石学性质表明锆石为优质的、可直接加工利用的宝石原料;谱学特征显示锆石为未经历后期改造的高型岩浆锆石,且含有磷灰石、锆石和赤铁矿包裹体;LA-ICP-MS分析表明锆石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富集重稀土元素[(Yb/Sm)N=21~63)]和HFSE元素,Th/U均大于1(1个数据例外);ΣREE较高,含量在1765×10-6~2374×10-6,与基性锆石相似;明显的Ce异常和赤铁矿包裹体说明锆石形成于氧化环境;根据Ti-in-Zircon地质温度计计算,锆石结晶的最低温度为646~737℃;U-Pb年龄为9.39±0.4Ma代表锆石的结晶年龄。基于本实验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锆石巨晶形成于富集CO2的氧化环境并且与地幔的交代作用有关,是岩石圈减薄作用发展到一定阶段(衰退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10.
在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分布区,选择耕地、休耕地、自然荒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土壤CO2呼吸研究。采用壕沟隔断法,探讨了植物根系呼吸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差异,采用温度敏感系数Q10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土壤呼吸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土壤温度、湿度、植被类型、农业生产活动等。土壤呼吸日变化过程中,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决定性因素。在夏季植物根系呼吸所占的比例最大,超过了50%,春秋两季根系呼吸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受植物种类及植物根系呼吸在土壤呼吸中所占比例大小的影响,在3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根系自养呼吸所占的比例大小顺序依次为荒地>休耕地>耕地。有根系的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升高的反应要敏感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