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38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羌塘光明湖区块是羌塘盆地最有油气资源勘探潜力的地区之一.2012年在该地区进行1∶5万石油地质调查过程中,于沙土湾湖一带发现一大型鼻状构造,控制面积达305 km2.组成沙土湾湖鼻状构造地表出露的地层为白龙冰河组,岩层在边界断层走滑作用力下,发生了扭曲,形成了这个向北北东倾伏、南南西抬起的大型鼻状构造.构造解析认为,该构造形成定型于燕山运动晚期,与盆地布曲组主力烃源岩排烃期同步,十分有利于该地区油气的聚集.综合评价认为,沙土湾湖鼻状构造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构造保存条件,该构造的发现,对于确定光明湖地区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叠系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两侧仅有少量露头。早三叠世是怒江洋盆初始演化的开始,由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规模的海退持续和地壳的抬升,地层遭受剥蚀,整个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缺乏完整的三叠系地层系统,对怒江洋的演化缺乏完整的物质记录。此次有古生物化石依据的上三叠统的发现,为探讨洋盆的演化提供了较好的依据,也为区域地层对比、地层格架建立、古环境分析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西藏当雄九子拉地区石炭系诺错组地层序列中,首次发现了一套非正常沉积的粉砂岩和灰岩的组合.岩系中可识别出非正常的沉积构造,即微同沉积断裂、火焰状构造、同生变形构造及振动液化泄水构造等,这一软沉积变形构造具震积岩的识别标志特征,代表灾变事件震积的地质记录.在剖面结构上大致显示为7个单元的震积序列,自下而上由下伏弱震层(A)—液化脉(B)—震褶岩(C)—震裂岩(D)—阶梯状微断层(E)—火焰状构造(F)—上覆未震层(G)的渐变过程及震积作用逐渐减弱的趋势呈不同形式的组合出现,有ABG、ACDG、AEG、ABCG和ABFG等组合.本研究分析认为晚古生代诺错组早期存在一个强烈的构造活动时期,结合震积岩的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研究表明,九子拉北侧一带可能为近东西向同生断裂带,该断裂带的强烈构造活动是本区诺错组震积作用的直接诱发因素.从而佐证了九子拉地区正处于构造转换阶段.本研究对分析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沉积盆地类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保存完好的震积事件地层记录对推断古断裂、古环境也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西藏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地区前人划分的上三叠统角木日茶卡组中发现了二叠纪化石分子Acanthopecten cf.coloradoensis(Newbrry)和Pterinopectinella?sp.,结合岩石组合特征,经过进一步开展生物年代对比及区域地层对比,将该套角木日茶卡组重新厘定为中二叠统龙格组,从而首次将羌塘盆地东南侧出露地层的时代下限由原来的上三叠统修正至中二叠统,增添了新的古生物化石证据。首次明确了中央隆起带东段的南羌塘地区中新生代之下存在晚古生代地层,为今后更深入研究羌塘盆地零星出露的古生代地层及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冈底斯带广泛分布晚古生代火山岩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带的构造属性在晚古生代已经发生转变。在冈底斯带中西部塔惹增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拉嘎组中发现了火山岩夹层。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火山岩属岛弧环境,标志着晚古生代冈底斯发生首次造弧作用,该时期冈底斯中西部已经由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转化。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开展西藏自治区1∶5万班戈县恐弄拉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时,在马前乡恐弄拉西侧车尖西南一带前人划分的一套早白垩世桂牙岩组碳酸盐岩地层中采集了腕足类和腹足类化石,据采集的古生物化石时代确定此套碳酸盐岩地层为中侏罗世沉积(晚巴柔期—卡洛期),通过岩石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及生物化石时代对比,将该套地层重新厘定为桑卡拉佣组。这一地层的确定为冈底斯带地层区侏罗系地层划分对比、地层格架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中生代盆地的演化历史,古地理轮廓的确定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西藏仲巴县塔惹增地区一带前人划分的一套早白垩世早期则弄群中发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早白垩世晚期的Ampullina xainzaensis Yu,Ampullina cf. larteli Landerer,Tylostoma cf. brasilianus Maury,Pseudamaura cf. subfournaeti (Pcelincev),Gyrodes gaultiana Orbigny,Leviathania cf. gerassimovi(Pcelincev),Gymnentome cf. pizcuetana(Vilanova)等腹足类化石,以及较为丰富的中圆笠虫Mesorbitolina sp.和达克斯虫Daxia sp。表明在该区则弄群中至少有一部分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早白垩世晚期地层。通过岩石组合特征、基本层序、生物化石时代对比,将该套地层归属于捷嘎组。这一地层的确定为冈底斯带白垩系地层划分对比、地层格架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丰富了该地层的古生物资料,且为中生代盆地的演化历史、古地理轮廓的确定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青藏高原进入陆内造山及其后的整体隆升阶段,据此形成一系列山间断陷盆地,此时期盆地充填古新—始新统牛堡组沉积,即早中期为冲积扇—河流相沉积环境;中期为湖泊三角洲相沉积环境;中—晚期为淡水湖泊相沉积;晚期为陆内盐湖相沉积。通过对牛堡组沉积相的分析,可以提供剥蚀区与沉积区的空间分布情况,间接反映研究区的古地理面貌,故而进一步探讨古近纪盆地演化历程,即由初陷期半封闭型河湖盆,向深陷期开放型湖盆,至收缩期封闭型湖盆的演化过程。同时也从侧面反映构造演化的发展及沉积盆地响应过程与古气候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流动单元划分与模型建立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亦是剩余油分布预测的有效手段,基于流动单元的层次性,开展了辽
河油田沈95区块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首先通过对取心井段流动单元划分,选取孔隙度(φ)、渗透率(k)、压汞曲线上进汞饱和度
达35%时的孔隙半径(R35)、流动带指标(FZI)、孔隙体积与颗粒体积之比(φz)5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储层划分为A、B、
C、D、E5类流动单元,然后运用这些参数来对非取心井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与预测,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定量模型,并结合生
产动态资料对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分析了不同产能井与流动单元类型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流
动单元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其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差异较大,在生产动态特征方面表现为产油、产
液及含水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储层流动单元类型之间的差异是控制油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有明显的
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西藏九子拉地区1∶5万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开展,在西藏九子拉地区纳木错—嘉黎结合带内新识别出一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依据采获的早泥盆世Ozarkodina spp.牙形石化石,厘定下泥盆统达尔东组;通过对该组单剖面沉积相分析及相剖面对比研究,得出工作区早泥盆世达尔东组属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结合冈底斯区域上古生代沉积特征,证实九子拉地区的早泥盆世沉积同属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古生代稳定型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早泥盆世达尔东组沉积特征为古特提斯洋南岸典型的稳定型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