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贵州黔东镇远金堡铅锌矿床碳—氧、硫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方解石和白云石碳同位素在-5.7‰-6.9‰,落在典型的火成碳酸岩区域(-5‰-7‰);氧同位素在11.2‰12.2‰之间,略高于火成碳酸岩。闪锌矿硫同位素分布集中,在11.5‰14.2‰之间,结合该区域的碳同位素,暗示成矿物质来自于深部地幔或岩浆作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6 238℃之间,冰点温度在-1.8-24℃之间,对应的盐度为2.926.1 wt%NaCl eq.,判断该矿床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中高盐度的成矿流体。从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变化趋势分析,成矿温度及盐度范围变化较大,成矿流体经历了不混溶过程,可能是岩浆热液在降温减压的过程中发生不混溶现象而形成的。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研究,认为镇远金堡铅锌矿床成矿热液来源及其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测试分析,对贵州黔东镇远金堡铅锌矿床开展碳、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研究,方解石和白云石碳同位素在-5.7‰~-6.9‰,落在典型的火成碳酸岩区域(-5‰~-7‰);氧同位素在11.2‰~12.2‰之间,略高于火成碳酸岩,预示火成碳酸岩物质经过低温蚀变造成氧同位素偏高。闪锌矿硫同位素分布较为集中,在11.5‰~14.2‰之间,结合该区域的碳同位素,暗示成矿物质来自于深部地幔或岩浆作用。通过碳-氧稳定同位素示踪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金堡铅锌矿成矿热液与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麻江隆昌金云火山岩(下称岩体)的基本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含量及岩石稀土元素富集程度分馏特征等方面与一般金云火山岩(钾镁煌斑岩)、金伯利岩有相似之处,但却存在本质区别。岩体中铬尖晶石的主元素二元相关图与超基性角砾岩或超基性煌斑岩相同,说明岩体岩石属性既不是金伯利岩,也不是典型的金云火山岩。岩石中缺乏与金刚石共生的S1、S2组铬尖晶石,因此岩体应属含金刚石性差或不含金刚石的金云火山岩。 相似文献
5.
施洞口断裂是贵州东南部一条重要的断裂带,在它的逆冲推覆作用过程中,逆冲推覆构造的不同地段,其应力分布、构造变形特点都有一定差异。而逆冲推覆构造所产生的巨大水平挤压力在地台盖层中亦可产生构造变形。由于盖层结构中物质具垂直分带,各构造亚层变形特征也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6.
雷山县开觉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开觉韧性剪切带的研究,认为开觉断层两盘岩石的变质变形差异主要是由于韧性剪切作用所造成的:北西盘岩石仅发生了区域变质;南东盘岩石则发生了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热变质。韧性剪切应变和热变质作用是重力滑动-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个表现,韧性剪切应变的一些组构,具有明显的构造运动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肯尼亚大地构造位于非洲地块东部,东非裂谷的东支裂谷沿维尔利亚湖东侧贯穿肯尼亚中央高地进入坦桑尼亚境内。基图伊铜矿区处于东非裂谷在肯尼亚段的南东部。主要以近南北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主。铜矿区由于所处构造特殊性,岩浆活动强烈,铜矿主要赋存于斜长角闪片麻岩和花岗片麻岩中,矿体产状与岩石片麻理产状大致一致。主要矿石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少量辉铜矿,脉石矿物以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云母为主,矿石结构主要为放射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变胶状构造、块状构造、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等。矿体走向延伸长达几十千米,矿体品位较富,铜品位1.0×10-27.5×10-2,矿体厚度较稳定,初步估算铜资源,矿床达大型规模,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1987年6月,笔者等进行1:5万挂丁幅地质填图时,在脚里水库南侧发现一套砂泥—碳酸盐岩组合地层,它角度不整合于娄山关群白云岩之上。认为是寒武纪之后的一个“哑地层”。1989年10月大队野外验收时,认作二叠纪沉积。为此,仅用类比—筛选方法对它的时代归属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9.
凯里荷花中奥陶统十字铺组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里奥陶纪地层属于扬子型沉积区黔东分区的凯里——都匀小区沉积。前人对该地区地层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据所获资料,都没有在该区发现过奥陶系中统沉积。一九八七年十一月,我队1:5万区调分队在凯里万潮区荷花村进行剖面测量工作时,首次在该地区发现了奥陶系中统十字铺组地层。荷花剖面地层出露良好,层次清楚,无断层构造影响(图1)。经初步整理,现将剖面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黔东“黑层”钒矿基本特征及成因初探——以贵州镇远县江古钒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镇远江古钒矿多层产出地质特征及矿石组份的研究,认为黔东地区钒矿的形成是南华裂谷海槽在伸展构造环境条件下,中基性岩桨活动所产生的多期、间歇性海底喷流将地壳深部的钒等成矿物质带到沉积海盆,在粘土吸附作用下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