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新疆地质矿产勘查进展及2007年工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地质勘查投入进一步加大,钠硝石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铁、铅锌、铜镍及煤的找矿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得到加强,“环准噶尔”和“环塔里木”控制铜、铜镍、铅锌、铁等矿床重要成矿类型的规律逐渐显现.2007年将突出“环准噶尔”和“环塔里木”两个新领域的找矿工作,加快构建基础科研、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矿产勘查等相配套的科学的地质勘查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疆富铁矿成矿特征及主攻类型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富铁矿资源是我国紧缺战略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钢铁生产需求.近年来新疆富铁矿找矿重大突破表明,富铁矿是新疆优势资源,是我国寻找富铁矿重点远景区.从新疆实际地质条件和成矿特征出发,初步形成植根于新疆实际的“新疆富铁矿成矿新理论及主攻类型的成矿模式”,并分别构建了“上叠裂谷火山岩型富铁矿成矿模式”、“沉积变质-热液加富型铁矿床成矿模式”和“海相沉积-加富型菱铁矿矿床成矿模式”.这些成矿新认识和新成矿模式在本区铁矿评价中广泛应用,取得很好效果,丰富了铁矿成矿理论,拓展了新疆铁矿找矿领域.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疆成矿体系与时空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探讨了成矿体系的内涵,在以往研究成果和编制1∶1 500 000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床成矿系列图的基础上,根据先时间、后空间、再成因的总体思路,完善了新疆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时段成矿体系,初步构建了各时段成矿体系的时空演化模式,总结出5个时段成矿体系的特点是:前寒武纪为基底陆壳的形成与发展各具特色的成矿体系;早古生代板块体制早期发育具中亚成矿域特色的成矿体系;晚古生代板块体制晚期发育具中亚成矿域特色的成矿体系;中生代新疆北部发育板内西域成矿特色的成矿体系和新疆南部发育特提斯成矿域特色的成矿体系;新生代发育板内西域成矿特色的大陆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铁成矿带内众多铁矿床的围岩火山岩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迄今尚未得到很好地约束。文章对该铁成矿带内的松湖铁矿床围岩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进行了锆石LA_ICP_MS U_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26.8±2.7)Ma和(327.3±1.7)Ma。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准铝质,均富集轻稀土元素、Rb、K、Zr、Hf,显示中等Eu负异常,亏损Ba、Sr、P、Ta、Nb和Ti。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显示,粗面英安岩的母岩浆温度较高(774~812℃,平均792℃),流纹岩母岩浆的温度较低(713~790℃,平均750℃)。粗面英安岩具有非常低Sr高Yb的特征,Nb/Ta比值为10.8~11.4,具有较高的w(Th)(≥8.1×10-6)和高的Th/Ce比值(≥0.31);流纹岩具有低Sr低Yb特征,Nb/Ta比值为8.5~9.7,w(Th)(≥5.3×10-6)较高,Th/Ce比值为0.14~0.75,据此推测粗面英安岩母岩浆可能是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流纹岩母岩浆可能源于比粗面英安岩母岩浆更深的地壳的部分熔融。松湖铁矿区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具有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和区域地质情况,推断其形成于大陆弧环境。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特别是“非典”之后,危险废物管理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辽宁作为国家重化工业基地,危险废物产生量加上历史积累量居全国首位;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处置能力低、技术落后、管理起步晚、严重滞后等问题,严重威胁环境安全。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全新课题。通过借鉴国内外危险废物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开展了辽宁省危险废物管理战略性研究,从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及最终安全处置方面分析,围绕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加快处置设施建设,提出合理规划布局及所应遵循的原则,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应采取的政策性措施及加强管理等建议,最终实现全省危险废物在未来“十一五”期间安全处置的目标,为建设和谐辽宁提供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
8.
9.
新疆西天山查岗诺尔铁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查岗诺尔铁矿是西天山阿吾拉勒铁成矿带的一大型磁铁矿床,赋存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根据矿石组构和矿物组合特征,可以划分为岩浆期和热液期(包括矽卡岩亚期)两个成矿期.该矿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比较薄弱,本文针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解石,利用同位素质谱测试方法,开展C、O、S等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岩浆期到矽卡岩期,磁铁矿的δ18OSMOW主要表现出岩浆热液的特征,但呈降低的趋势(2.4‰~1.9‰),指示围岩蚀变等热液活动对成矿流体的改变;岩浆成矿期和矽卡岩期δ34SV-CDT主要显示岩浆来源(0.8‰~7.3‰),但岩浆期可能有少量地层硫或海水硫的混入(δ34SV-CDT> 10‰);成矿晚期阶段的方解石δ13CPDB-δ18OSMOW呈正相关,指示可能存在不同类型NaCl浓度混合或流体-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大理岩为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的成矿物质.研究认为成矿早期以岩浆流体的结晶分异作用为主,而晚期阶段矽卡岩化及其退蚀变作用是铁富集成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