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勒泰组变质碎屑岩局部夹变质火山岩广泛分布于南阿尔泰的冲乎尔、克兰和麦兹盆地,其沉积时代和构造环境对于研究阿尔泰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阿勒泰组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表明,碎唐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417-383 Ma和507-445 Ma,并出现少量元古宙和太古宙碎屑锆石。少数锆石年龄为380-354 Ma,与阿勒泰组凝灰岩和流纹岩年龄一致(376~354 Ma)。综合研究认为阿勒泰组时代为中-晚泥盆世(382-354 Ma)。阿勒泰组长石石英砂岩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差,为近源沉积,物源岩石主要来自泥盆纪火山岩,其次是晚寒武一早奥陶世火山岩和奥陶纪花岗岩。长石石英砂岩样品具有高的La/Sc(3.9-6.3),La/Y(1.0~1.6),较低的Sc/Cr(0.2~0.4)比值,类似于大陆岛弧相关环境碎屑沉积物,结合Th-Co-Zr/10和Th-Sc-Zr/10以及La-Th-Sc判别图,认为阿勒泰组形成于与岛弧相关的构造环境(弧后盆地),为研究阿尔泰造山带泥盆纪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准噶尔北缘托斯巴斯套铁铜金矿床矽卡岩和磁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托斯巴斯套铁铜金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火山岩与闪长(玢)岩的接触带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矽卡岩.本文分别利用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托斯巴斯套铁铜金矿附近的石榴子石、辉石、绿帘石的化学组分及磁铁矿的主量及微量元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矽卡岩矿物中石榴子石端员组分以钙铝榴石一钙铁榴石系列为主,辉石端员组分以透辉石为主,绿帘石化学成分富铁富钙,这些特点表明矿区矽卡岩具有钙矽卡岩特征.矽卡岩是由岩浆热液流体交代北塔山组基性火山岩而形成的,磁铁矿的形成与矽卡岩的退化变质作用有关.在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形成铜和金矿化. 相似文献
3.
巴特巴克布拉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 近矿围岩为石榴子石矽卡岩、角闪斜长变粒岩和浅粒岩。矿体总体顺层分布, 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 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矽卡岩阶段形成的石榴子石中发育纯气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及熔融包裹体; 退化蚀变阶段发育液体包裹体和少量气体包裹体; 石英-硫化物阶段主要发育液体包裹体、含液体CO2的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气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为217 ℃~499 ℃, 在255 ℃出现峰值, 盐度(NaCleq)变化为8.68%~22.65%; 退化蚀变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为181 ℃~432 ℃, 在225 ℃出现峰值, 盐度变化为12.85%~22.65%; 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为140 ℃~482 ℃, 在155 ℃出现峰值, 盐度变化为0.18%~42.40%。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的 δ18 OSMOW 变化为1.8‰~7.1‰, δ18ΟΗ2Ο为 -4.79‰~4.57‰, δDSMOW 为 -128‰~-84‰, 表明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 混合少量大气降水; 石英-硫化物阶段大气降水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方解石δ13 CV-PDB 变化为 -3.2‰~-2.0‰, 表明流体中的碳来自深部或地幔。 相似文献
4.
新疆东天山小白石头钨(钼)矿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白石头钨(钼)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造山带中的中天山地块南缘,该矿床是一个由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入中元古界卡瓦布拉格群形成的矽卡岩型钨(钼)矿床。辉钼矿作为其主要的矿石矿物之一,呈不同产出状态分布于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矽卡岩和石英脉中。目前,对于小白石头钨(钼)矿成矿时代尚有争议,特别是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辉钼矿化形成时代缺乏精确的限定。本文选取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不同产状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Re-Os加权平均模式年龄为245. 0±1. 7Ma,Re-Os等时线年龄为245. 5±4. 3Ma。准确的Re-Os同位素定年限定小白石头钨(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和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245Ma左右,为矿床模型建立和找矿方向确定提供了关键依据,同时也为东天山区域成矿规律总结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证据,并指出新疆东天山—甘肃北山地区存在一条找矿潜力巨大的三叠纪钨钼成矿带。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春季水温分布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美国海军的空间分辩率为10′×10′月平均的GDEM三维水温资料,研究了南黄海春季水温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较清晰地显示了春季南黄海的水温分布如何从冬季的垂直均匀型过渡到夏季的层化结构。分析还表明:春季南黄海水温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皆比冬季更为复杂,并出现若干个较特殊的水文现象,例如,在34°40′~36°20′N的南黄海西侧出现了“青岛冷水团”,而在35°30′~37°20′N的南黄海东侧,初次发现存在着一个类似性质的冷水团,称其为“仁川外海冷水团”。此外,在冷水团的邻近海域还存在着中层冷水。 相似文献
6.
黄海冷水团演变过程及其与邻近水团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2,他引:43
黄海冷水团是出现在黄海的一种独特的水文现象.文中利用覆盖整个黄海的GDEM三维水温资料,结合近期一些大型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观测研究结果,首先较系统地分析了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对冷水团3个冷中心的季节演变提出了一些与前不同的认识.同时,通过对黄海冷水团形成、发展和消亡与该海域温跃层演变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黄海冷水团演变的机理.然后,探讨了黄海冷水团演变过程中与青岛和仁川东南海域冷水团以及东海北部底层冷水的关系.分析表明,在黄海冷水团发展的鼎盛时期,青岛冷水团和仁川东南海域冷水团以及东海北部底层冷水皆包络其中. 相似文献
7.
卡拉塔格是东天山十分重要的铜矿集区,发育5个不同时代和成矿类型的成矿系统.近年来新发现了黄滩(包括金岭)金铜锌矿床,赋存于火山岩系中,发育层状矿化、脉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但层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形成时代不清楚,制约了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开展白云母40Ar-39Ar年龄和黄铁矿Re-Os年代学研究,获得黄铁绢英岩中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429.46±3.91 Ma,7件层状矿化中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436.5±4.2 Ma.层状矿化年龄与前人获得含矿岩系英安岩和英安质凝灰岩年龄(434~438 Ma)、脉状矿化年龄(432~438 Ma)一致,表明层状矿化、脉状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是同一成矿事件的产物,黄滩为富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矿床.因此,尽管黄滩和红海-黄土坡为VMS型矿床,红石为火山热液脉状矿床,但它们均为同一VMS成矿系统,形成于430~439 Ma,受控矿因素的差异,造成了成因类型、矿化类型和成矿元素组合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新疆阿尔泰南缘乌吐布拉克铁矿区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斜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分别获得了385.6±2.3 Ma(MSDW=0.13)和387.7±2.1 Ma(MSDW=0.23)的谐和年龄,两者为中泥盆世早期同源岩浆侵入体。乌吐布拉克铁矿的形成与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据此限定铁矿成矿时代略晚于388~386 Ma,为中泥盆世早期成矿。乌吐布拉克斜长花岗岩与黑云斜长母花岗岩均具有高硅(SiO2=66.01%~79.14%)、富钠贫钾(Na2O>K2O)的特点。A/CNK〖HT4”〗{A/CNK=n(Al2O3)/\n(CaO)+n(Na2O)+n(K2O)]}值均小于1.1,表明两者为准铝质低钾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Th、Ta、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Rb 、Ba、K、Sr、P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2.46~7.24],具有中等或强的Eu负异常。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乌吐布拉克矿区花岗岩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10.
突出山铜铁矿床是东天山雅满苏石炭纪弧前-岛弧带中代表性的铁多金属矿床, 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底坎尔组下亚组火山岩中。矽卡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1℃~>380℃, 盐度为1.91%~23.18% NaCleq, 密度为0.76~1.09 g/cm3, 热液硫化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1℃~280℃, 盐度为0.35%~23.05% NaCleq, 密度为0.74~1.13 g/cm3, 表明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绿泥石)绿帘石矽卡岩、磁铁矿(镜铁矿)矿石、含磁铁矿灰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LREE/HREE=2.85~9.21), 以出现负铕异常(δEu=0.22~1.09)和铈异常不发育为特征, 与底坎尔组火山岩相似, 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底坎尔组火山岩。矿区矽卡岩可能是火山热液交代碳酸盐岩形成的, 成矿条件为中-高温、较为宽广的氧化还原环境, 矿床成因属火山热液交代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