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验潮水深测量是利用RTK(real-time kinematic)测得的GPS天线精确的三维坐标确定定位点的平面位置,RTK高程结合由测深仪同步测得的水底点水深值换算出同一平面位置上定位点的水下高程或水深值.无验潮水深测量具有工作效率高,省工省时等特点.本文对无验潮及验潮水深测量方式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对无验潮水深测量...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气象卫星云图坐标转换与范围截取的算法,并基于ArcEngine组件实现了卫星云图的自动配准。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卫星云图的位置校正以及与基础地理数据的准确叠加,减少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气象卫星云图的使用效率,对天气监测及分析预报等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科学的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IPTA监测圣佩德罗湾港口地表时序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D-InSAR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由于火山、地震等引起的地表形变监测,然而受时间失相干和大气延迟等影响,该技术监测地表沉降形变的精度只能达厘米级。本文以美国圣佩德罗湾港口为研究对象,采用干涉点目标分析(IPTA)技术,选用二维线性相位模型对时序差分干涉相位图迭代回归分析,逐次去除大气延迟、DEM误差以及噪声等的影响,最终提取出准确可靠的形变序列相位信息。结果证明IPTA技术对长期微小的地壳累积形变探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IPTA技术在实现效率和数据存储方面都优于常规的PS-InSAR。  相似文献   
4.
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中三维全景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中空间信息表达直观性欠缺的缺憾,提出了三维全景系统的解决方案。结合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简述了三维全景技术的原理,详细介绍了在PGIS平台中三维全景系统的系统构架、数据体系、系统功能等,并探讨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系统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各地公安三维全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凯华  张建霞  左建章 《测绘科学》2010,35(6):62-64,69
针对目前LiDAR的精度标定环节,本文分析了激光雷达的测距原理和影响测距精度的因素后,提出了对测距精度影响较大的激光器二极管电流强度、扫描半角、扫描频率、扫描距离以及灰度值的自身误差检测方法,展示了交通标志的特殊点云图像,并以此组织了完整的检校工作,验证了该检校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检测注意事项,为在测量结果中加入误差校正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湿地景观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景观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是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重要参考,本文利用1980—2015年7期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黄河流域湿地矢量数据集,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黄河流域湿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采用转移矩阵对每两个时期湿地资源的转移类型和数量进行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80—2015年,黄河流域湿地率为3.5%,其中自然湿地率约为2.0%,即黄河流域的湿地类型以自然湿地为主。②斑块面积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312.74km2,表现为人工湿地增加,自然湿地减少;自然湿地中沼泽湿地呈增加状态,主要是在2005—2010年增加了979.22km2,滩地呈减少状态,减少了1218.19km2,主要发生在1990—1995年和2005—2010年。斑块密度结果显示,随着河渠和滩地受人为活动影响程度的加大,两者的斑块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大。最大斑块指数结果显示,水田是黄河流域的主导湿地类型,沼泽和湖泊是自然湿地中的主导湿地类型。③黄河流域湿地类型与非湿地之间转换是黄河流域景观转换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沼泽与滩地是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湿地类型。  相似文献   
7.
GPS辅助数字摄影测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数码相机在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应用,没有了传统胶片的冲洗等后处理过程,拍摄完毕马上就能对拍摄的影像质量以及拍摄有无漏洞进行检查,这就使得航摄作业快速、灵活、方便。GPS与数码相机结合应用于摄影测量将极大地减少航摄地面控制测量的工作量,这必将大力促进数码相机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影像数据分块并行处理造成的接边问题,该文基于构建缓冲区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拼接算法。该算法只在每一个数据分块的右侧和下侧构建缓冲区,消除拼接线的原则是保证分割边界的准确性和拓扑关系的正确性。数据分块完成后采用并行的策略对第一个块进行分割,然后将每一块的分割结果与相邻的块进行拼接,在缓冲区内按一定规则判断各块分割对象是否保留并对拓扑关系进行检查,拼接完各块后并行输出对象矢量化后的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不仅保证了分割边界的准确性,而且能够处理大影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逆冲断层运动学过程研究可为造山作用和盆地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北缘逆冲断裂(NFT)是一条主要的边界断裂,控制着祁连山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变形,但对于该断裂系统的运动学过程缺乏研究。甘肃张掖西南莺落峡附近,黑河口断层(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一部分)穿过红沙沟并导致其阶地面错断和褶皱变形。为了研究该区域褶皱变形特征和断层运动学过程,我们首先在红沙沟区域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并对变形的地层和阶地面进行了测量,然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来验证褶皱模型。红沙沟保存有9级河流阶地,利用差分GPS对阶地面的高程进行了测量,同时在野外测量了部分地层的产状。多处断层剖面表明该区域变形属于基底卷入的构造类型,另外变形的阶地面在近断层处表现出明显的褶皱形态。结合阶地面变形特征以及地层的变形,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模型被初步用于该区域构造变形的解释。模型模拟得到自T5、T6和T7形成以来断层滑动量分别是 44±7m、59±10m和 164±28m;结合T6年代得到自约9万年以来该断层的平均滑动速率为 0.68±0.19mm/a,垂直分量为 0.58±0.13mm/a。根据地层与阶地变形特征,并结合模型模拟结果,我们认为祁连山山前基底断层卷入的构造中,在断层出露地表之前,断层顶端存在一个分散式的三角形变形区,区域的应力状态控制着下伏地层和上覆地貌面的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10.
层序识别与划分是东海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利用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层学等技术手段,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层进行识别,共识别出14个层序界面、15个三级层序,并找出各层序在海平面升降变化上的响应。从层序划分结果来看,始新统至上新统发育的各地层界面在地震上都显示出不整合或对应于不整合的整合界面,而这些层序界面均与海平面变化曲线中的关键界面相吻合,也与古生物特征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