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0篇
  免费   2298篇
  国内免费   1586篇
测绘学   1189篇
大气科学   1187篇
地球物理   1477篇
地质学   5307篇
海洋学   1218篇
天文学   142篇
综合类   646篇
自然地理   1148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19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8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22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利用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吉林省381个站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定时气温的观测数据,对ECMWF高分辨率模式的2 m最高、最低气温和定时气温预报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ECMWF模式对吉林省的气温预报与实况存在一定偏差;从空间上看,自西向东气温预报准确率逐渐递减,预报误差逐渐增大;从时间上看,随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准确率逐渐下降.对ECMWF的气温预报进行高度差订正后,模式最高气温24 h、48 h、72 h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从52%、51%、50%提高至58%、56%、54%;最低气温准确率分别从58%、56%、54%提高至64%、62%、59%;定时气温准确率分别从63%、60%、58%,提高至67%、63%、61%.高度差订正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模式气温预报的准确率,减小了模式预报误差,提高了模式预报释用能力,订正后的气温预报TS评分得到明显的提高.该方法已应用在吉林省客观预报的订正算法中.  相似文献   
2.
3.
分析了射频与基带时钟不同源对载波相位测量的影响,构建了由晶振各类误差源引起的载波环跟踪误差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时钟不同源会导致载波相位测量出错,晶振引起的载波环测量误差随环路噪声带宽增大而减小,减小晶振的h系数和g灵敏度可提高测量精度。选用单一稳定度高、g灵敏度小的晶振作为GNSS接收机时钟,可改善载波相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5.
针对扬子东南缘浙赣地区地质构造特征,通过研究中生代的构造分层、盆地演化、火山活动构造环境等,分析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环境,认为研究区中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由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向北东、北北东向构造方向的转变和由挤压-拉张-挤压-拉张的构造环境变化;构造体制环境从晚侏罗世开始,到早白垩世早期基本完成转换过程。伴随构造环境的转变,研究区内形成了中生代不同类型的盆地。  相似文献   
6.
Talwa.  P 张中杰 《世界地质》1991,10(1):195-196
作为卡罗里纳中南部植物灌溉水源的小型(0.5km~3)与不太深(最深处50m深)的Monti(?)ello水库。在1977年12月到1978年3月期间贮水。在贮水前约3年中,我们就监控了地震活动经历,贮水后也一直在监视之中。为了理解地震性质,我们进行了各种多计划研究,其中包括在密集地震台网上监铡地震、在观测井中监测水位以及制作水库及其周围地质与潜在区域图。这些研究在钻进到水库附近地震活动区内两口深井(1km深)中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贮水后,地震频度从贮水前每周一次事件的水平迅速增长到1978年早期的每天100多次,此高峰过后十年中,地震频度逐渐减少到稍大于贮水前的水平。地震为浅源(<5km)、低强度(M<3.0)的、并局限于水库正下方及其附近的不连续区域。为  相似文献   
7.
一般的根据航磁异常来反演地壳磁化率差的反演方法是假设在整个所考虑的区域上核场是常数的,然而这个假设在具有几千公里伸范围的区域上是不成立的。本文研究了一种反演技术,它考虑了核场的变化,这既包括方向上的变化也包括强度上的变化。该技术也考虑了岩石圈内磁层的表面起伏。将该技术应用于东欧和中东的标量磁异常图卫星测量上,结果所得到的磁化率差图反映了该地区的主要构造特征。规模很小的前寒武地盾表现出高磁化率。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具有明显的磁特征。碰撞带是低磁化率区,而造山带内的大陆板块具有高磁化率。著名的库尔斯克含铁建造具有强磁化率高的特征。磁卫星已经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时—黎明和黄昏测量了地球的磁场,得到两份独立的磁异常图。标量磁异常图是以这两份图的共有特征为基础绘制的。并且研究出了一种根据这两份图的相关频谱来选择那些共有特征的协方差技术。  相似文献   
8.
亚洲环太平洋地区,中新生代以来最为明显的构造型式是展布为北东及北北东向多字型构造,其中包括华夏系、新华夏系和近华夏系。本文主要讨论它们的成因、演化过程及其地壳运动方式的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行二人于1985年11月份在南斯拉夫的三个共和国六个矿床(铅锌汞锑铜,主要属层控矿床)进行了短期的野外地质考察,参观了一些实验室及选冶厂,会见了贝尔格莱德大学的矿床学教授S.Jankovic及岩石学教授S.Karamata,并进行了有益的交谈。现将南斯拉夫的构造成矿作用及有关矿床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对岩石的声发射研究,有助于了解天然地震活动性的特点,因此,六十年代以来,不少地震学家对岩石样品变形时的声发射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取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结果.这些结果对地震活动性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不过这些结果的局限性在于它们大都是在应变速率大约为10~(-5)/秒的情况下得到的.然而,自然界中,地壳的形变过程往往是以几十、几百、几千乃至上万年计,这样的变形速率至少也在10~(-5)/秒以下.以这样缓慢的变形孕育的地震与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10~(-5)/秒左右应变速率来研究岩石的破裂过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岩石在缓慢变形情况下声发射有什么特征?搞清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伺服压机的出现为这一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不同应变速率下对岩石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