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日其利金矿为一处位于东昆仑北坡\"初具规模、品位偏低\"的小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东昆仑北坡元古代—太古代岩浆侵入活动强烈而频繁,元古代老变质岩基底分布广泛,断裂构造带发育.本文对白日其利金矿区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Au、As、Sb等低温元素存在富集现象,显示出了形成金矿优越地质背景;Au元素的沉淀存在多期叠加特征,主要与深大断裂剧烈活动相关的中-低温热液、基性-超基性和中酸性岩浆岩相关的中-高温热液等密切相关,成矿热液来源于深部.综合分析认为本地区找矿前景广阔,有必要开展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
格尔木市白日其利地区金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赋矿破碎蚀变带构造叠加晕特征研究表明,金矿体具Au、As、Sb、Hg、B、Ag、Cu、Pb、Zn、Bi、Mo、Co、Ni、V、Ti 、W、Sn等多元素组合特点;矿体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组合As、Sb、Hg、B;近矿晕特征指示元素组合Au、Ag、Cu、Pb、Zn;尾晕特征指示元素组合Bi、Mo、Co、Ni、V、Ti、W、Sn。原生晕轴向分带及特征参数显示出反分带特征,指示矿体深部有延深或有盲矿体存在。在总结构造叠加晕预测标志基础上,建立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进一步圈定了深部找矿靶位。 相似文献
3.
白日其利金矿位于青海省北昆仑岩浆弧带南侧,为一典型构造蚀变岩小型金矿.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而复杂,主要含矿构造既经历了元古代—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上侵导致向南的推覆作用,又经历了新生代青藏高原抬升拉张环境下导致向北的滑脱作用,显示出张扭性和压扭性双重特征.结合地表观察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结果,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含矿构造(F1)地表产状为NE陡倾,深部为SW陡倾,金矿(化)体极可能位于低阻异常带且构造显示张扭性特征膨大部位,其深部找矿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4.
野马沟铀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上基底穹状隆起的塌陷式火山盆地中,是继该区域海德乌拉铀矿床后发现的又一个典型火山岩型铀矿床.研究区主要为断裂控矿,铀矿体赋存于NW向展布的F10逆断层中,含矿岩性为酸性火山岩.通过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活性炭剖面测量、伽马测井等放射性物探方法的应用,查明了放射性物探特征与含铀构造破碎带的空间配套关系,分析梳理了物探找矿思路,总结了物探找矿标志,圈出铀异常带10处,氡异常带4条,经地表及深部工程验证,累计发现铀矿(化)体16条,找矿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查明白日其利地区花岗岩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对探讨东昆仑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对钾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 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钾长花岗岩年龄为408. 9±0. 9 Ma,表明其形成于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主量元素显示富硅、富钾和低镁的特征,相对亏损P、Nb、Ti、Zr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属于过铝质—准铝质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 05~0. 06),稀土配分模式图显示海鸥型模式,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εHf(t)值介于-5. 52~3. 53之间,均值为-0. 75,总体显示源岩以壳源物质为主。构造图解指示该岩体为A2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结合区域岩浆岩证据,推断东昆仑造山带在晚志留世应为碰撞向伸展转换阶段,早泥盆世已经完全进入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找矿方向,给区域同类型金矿勘查提供依据,总结了青海省牙扎曲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NW向次级断裂及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该金矿床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结果表明: 牙扎曲金矿床处于昆仑山口—玛多—甘德断裂与可可西里—金沙江断裂之间,发育NW向次级断裂及韧性剪切带,在破碎蚀变带与韧性剪切带内出露大量含金石英脉; 巴颜喀拉山群清水河组的砂岩和板岩中Au、Ag、Pb、W含量较高,为该矿床提供了物质来源; NW向次级断裂、韧性剪切带及含金石英脉是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发育与金矿化相关的矿化蚀变,说明该矿床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区内NW向次级断裂及韧性剪切带可作为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