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
2.
按照目前的国际规范, 高精度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轨道产品一般以天为周期进行发布, 提供给用户使用. 连续使用多天的产品存在不同天间的跳变问题. 利用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欧洲定轨中心(COD)、欧空局(ESA)、美国喷气试验室(JPL)以及上海天文台(SHA)共5个GNSS分析中心2013---2017年的轨道产品, 分析了轨道跳变的特性. 计算结果表明: GFZ、COD、ESA、SHA和JPL的3维轨道跳变平均分别为7.79cm、1.51cm、7.77cm、11.75cm和2.51cm. 轨道跳变序列的周期特性分析表明: 序列存在90d、120d、340d左右的显著周期项, 对应于海潮对地球自转的影响, 其振幅为数毫米至1cm左右. 表明精密轨道确定需要进一步精化该项模型; GPS的跳变序列还存在与卫星星座相关的175d和352d左右的交点年显著周期项. 此外, 针对COD产品外推轨道的分析, 验证了地球反照辐射压和太阳光压模型等动力学模型对轨道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国内外主应力轴旋转情况下土的各向异性研究进行了对比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建议。指出:在理论方面,应对屈服面方程采用应力分量表示的模型在三维空间里进行屈服面性状的描述,并考虑不同加载方向下屈服面的变化特性以及旋转硬化的问题;而实验方面,则应多以粘性土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进行对加载方向变化时土体屈服面变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以及旋转硬化规律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5.
我国BDS-3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7月建成,并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自此开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简称“实验场”)的GNSS测站相继接收BDS-3卫星数据,目前已经积累了2年多的观测数据,为BDS-3应用于川滇地区地壳运动监测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数据保障。为评估实验场BDS-3观测数据的精度及其应用于地壳监测的可行性,本文首先根据各测站所记录的BDS-3的B1I和B3I两个频点的多路径效应和信噪比与卫星高度角之间的关系,对BDS-3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基于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 (10.7版)对各测站同期记录的BDS-3和GPS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得到BDS-3和GPS坐标时间序列。基于包括线性项、年周期项和半年周期项等分量的函数模型,利用极大似然法分别对BDS-3和GPS时间序列进行拟合估计,得到各测站的线性速度、年周期和半年周期信号,并对拟合结果对比分析,评定BDS-3和GPS的定位精度。最后,讨论BDS-3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和BDS-3水平速度场的区域性特征。研究表明:实验场BDS-3与GPS原始数据质量相当,BDS-3坐标时间序列的均方根残差(RMS)的平均...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斯珀恩角 ( Spurn Head)是由冰川侵蚀物形成的一个长 4.5km的砂砾石海岬 ,位于亨伯 ( Humber)河口。本文研究了海岬及其后面潮坪的沉积物、地形及海岸防护工程的近岸动力的影响。通过对风的数据分析 ,对波浪变浅和反射进行了模拟。通过海岬在不同气候情况下的反映 ,对河口处及潮坪区进行了海岸动力学研究 ,对海滩及潮坪的地质形态和沉积物作了评价。结果显示 ,仅仅由崖侵蚀形成的沿岸输沙的 6%是沿着海岬运输 ,主要是由波浪从北或东北部带来的 ,运移至海岬尖端砂砾石岸。中砂被东南波带过尖端在海岬内侧形成一个小区域的潮沙波。从… 相似文献
7.
8.
9.
地质遗迹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处理好高城镇化水平区域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推动地质文化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措施之一。天津市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工作因存在调查程度低、家底不尽清晰、分类方案不够规范、缺乏整体评价等问题,未能有效开展。基于对天津市全域地质遗迹调查的最新数据和对以往调查成果的整合梳理,按照《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对天津市的地质遗迹进行了类型划分,对其科研价值、观赏价值、保护价值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重要地质遗迹可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灾害等3大类;发育有地层剖面、重要岩矿石产地、岩土体地貌、构造地貌、水体地貌、海岸地貌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7类;进一步可分为层型(典型剖面)、典型矿床类露头、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碳酸盐岩地貌、湿地、飞来峰、断层崖、海积地貌、地面沉降等10亚类。通过综合分级评价,认为其中达到世界级标准的有4处,国家级3处,省级8处。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市地质遗迹保护与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