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篇 |
地质学 | 75篇 |
综合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鄂西清江中游建始、巴东地区、上游利川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多处残留的高海拔河流相砾石层,其特征指示砾石层可能为NNE向古水系残留的“高阶地”.对高海拔砾石层进行了ESR测年,清江中游建始、巴东地区高海拔砾石层形成于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677:±67)~(789±78) ka,上游利川地区高海拔砾石层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期(371±37)~(551±55) ka,说明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清江中游地区尚发育NNE向古水系,而直至中更新世中期,清江上游利川地区仍发育NNE向古水系.这可能指示清江袭夺中游水系发生于早、中更新世之交,袭夺上游水系发生于中更新世中期,现代清江水系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期之后.由于清江贯通、长江贯通三峡都与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有密切关系,从而指示长江贯通三峡的方式总体上可能也是自东向西的不断袭夺,而贯通时间则可能要稍早于清江. 相似文献
2.
3.
江西庐山地区伸展构造与星子变质核杂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庐山地区的伸展构造,是中新生代时期构造变形具有典型特色的系统性构造形迹之一,具有垂向分层,方向分带、空间组合结构有序之特点。其中的星子多期复合变质核杂岩构造、浮船山拆离构造窗、猪岭山滑来峰与盖层内正断层组合及古鄱阳湖盆地等,分别是不同空间部位伸展构造的表现型式。本文着重阐述了上述代表性构造型式的特征,分析了区内伸展构造变形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点及形成时代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探讨性寺提出了“走-拉 相似文献
4.
5.
1∶5万庐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在星子县黄岭一带发现一套巨厚层状复成分的变质砾岩。根据该变质砾岩的砾石成分、变形组构及区域分布特点,以及上部(双桥山群)与下部(星子岩群)地层在变质与变形方面存在明显差别,认为变质砾岩应属于双桥山群的底部层位,是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与下伏下元古界星子岩群不整合关系的佐证。由于受后期构造叠加改造的影响,现今二者呈断层或隐蔽不整合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邦多-措麦地区新构造运动划分为冈底斯北缘稳定上升区、冈底斯掀斜上升区和纵贯南北的当惹雍错-许如错地堑区.概述了研究区新构造运动以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火山、地震活动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从现代地貌格局、活动构造形迹、近代岩浆作用和地热、地震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根据中新世以来的构造作用、沉积特征、岩浆活动等特征,对区内的新构造运动的演化作了初步总结,大致划分为4个强烈活动期,即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早更新世末和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7.
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地质调查,在尼玛县西部拉舍—岷千日一带发现一套基性—中性—酸性—酸碱性火山岩岩石组合,其时代属古新世—始新世,新创建美苏组。描述了该组的分布、岩性、岩相、古生物及同位素年代特征,讨论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粤南地区A型花岗岩与镁铁质包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广东海宴花岗岩与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分别为144.0±1.7 Ma和141.1±2.5 Ma).花岗岩具有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富硅、碱、铁而贫镁、钙,具有高的10 000×Ga/A1比值和Zr+Nb+Ce+Y含量等.包体具有钾玄质岩的特征:富碱更富钾、低钛、高铝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等.花岗岩的ISr=0.706 6~0.712 2,εNd(t)=-7.01~-2.03,镁铁质包体则显示了稍低的ISr(0.708 5~0.711 1)和稍高的εNd(t)(-6.99~-2.23).元素及Sr-Nd同位素结果显示,花岗岩可能是中元古代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而钾玄质包体的初始岩浆可能源自俯冲沉积物交代的富集地幔.海宴A型花岗岩及其钾玄质包体的发现,暗示着区域早白垩世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挤压构造应力环境. 相似文献
9.
10.
南岭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还存在不同认识.以广东连山地区禾洞高分异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禾洞岩体中细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9.7±1.4 Ma和160.3±1.7 Ma,指示禾洞岩体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禾洞岩体高硅和富碱,SiO2含量为70.02%~75.56%,碱含量(K2O+Na2O)变化于7.74%~8.59%之间,贫铁、镁、钙、钛、磷,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96~1.28,具有较高的Rb/Sr比值(2.6~17.8)和显著的铕负异常(0.06~0.52).大多数样品的Ga/Al比值小于2.6,高场强元素Zr+Nb+Ce+Y为118×10-6~313×10-6,低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锆石饱和温度也较低(703~801 ℃),P2O5与SiO2负相关,Y和Th均与Rb呈正相关关系,这些均指示禾洞岩体应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禾洞岩体具较低的ISr值(0.707 00~0.711 39),较高的εNd(t)值(-7.1~-2.6),锆石εHf(t)值为-8.4~+2.2.二阶段Nd模式年龄和Hf模式年龄分别为1.30~1.67 Ga和1.04~1.71 Ga.上述同位素数据,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表明禾洞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壳幔混合作用.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下,禾洞岩体的形成与幔源岩浆沿郴州-临武深大断裂底侵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