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面广且潜在危害非常严重,紧急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都面临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根据地质灾害主要特征的调查与综合分析研究,从地质灾害隐患调(勘)查工程、治理工程、监测预警工程、地质环境保障工程、地质科技支撑工程5个方面提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某典型的煤矿区,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以及理论计算,对煤层开挖后上覆岩层稳定性进行模拟研究,预测多种采动下地层动力学发生失稳及周围岩体应力重分布的规律及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FLAC~(3D)能够较好地模拟煤层开挖给上覆岩层带来的影响;煤层开挖后,采空区上方竖向位移呈现中间大,两边小的趋势;采空区的影响范围略大于开采范围。  相似文献   
3.
地热资源属于清洁能源,主要通过地热井方式进行开发利用,成井工艺质量决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贵德盆地DR1地热井由于成井时间较长,出现井旁涌水事故。本文详细分析了井旁涌水原因,采用合理方式成功处理涌水事故。为类似地热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青海玉树热水沟天然矿泉水形成条件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树“4.14”地震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对玉树地区进行水工环调查评价工作,发现玉树热水沟泉水具有天然饮用矿泉水的特征,该泉水中锶离子含量为0.62mg/L,已经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属于富锶型矿泉水,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本文对其矿泉水形成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该矿泉水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对今后该矿泉水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近几年来,在全球暖化的大环境下,区域地表水产流机制改变诱发的水文与生态问题越发突出。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部极端干旱的格尔木河流域为例,利用SWAT建立流域主要产流的山区地表水文模型,结合区域水文资料等定量研究格尔木河径流演化及其渗漏补给地下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1976~2014年期间格尔木河出山口径流量呈递增趋势,年增长率达0.38 (m3·s-1)·a-1,多年平均径流增量约1.66×108 m3,且夏季径流量增加较冬季更为显著。降水和温度是影响流域山区地表产流量增加的主要气象因子。流域出山口径流量的增加改变了盆地内地表径流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条件,格尔木河多年平均渗漏补给地下水量为9.89×108 m3。河流渗漏量的递增会打破区域地下水系统平衡,诱发一系列水文生态问题,威胁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可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挑战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青海省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论述了开展全省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的现实与潜在的重大意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省级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方法、内容及成果表达方式、方法等,对我国立项开展省级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具有超前启示作用,对于全面认识地质遗迹的资源优势和合理保护、科学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西宁地热田成因分析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西宁地热田已有钻探资料和区域地热地质资料,结合近几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分析了西宁地热田的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地温场及水文地球化学的特征,阐述了西宁地热田主要以大地热流为热源—低热导率岩层聚热—深循环逐渐加热受迫对流机制—构成控水控热,具有以盆地传导型面状热储为主,兼有断裂对流型带状热储特征.同时,采用热储法对西宁地热田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评价,该地热田内热储中储存的热量9.343×1014kJ,利用平均布井法计算出该地热田每年开采热量为1.12×1012kJ,折合标准煤3.78×104t,按地热田规模分级为中型低温地热田.初步摸清了西宁地热田分布规律以及资源量,为西宁地热田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青海西宁盆地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但热储地层以含黏土矿物的弱胶结砂岩为主,地热水溶解性总固体较高,回灌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结垢风险。基于对西宁盆地地热成因及资源分布特征分析,采用矿物溶解度法、饱和指数法等方法对典型地热水回灌结垢趋势及风险进行了综合判断。结果表明:西宁盆地“凹中凸”构造有利于地热水在深部热储富集和增温,同时将深部溶解的大量矿物质带到西宁地区中央凸起地带;西宁地区地热储层埋深主要在700~1600 m,水温30~70 ℃,主要为SO4·Cl—Na水化学类型,溶解性总固体1.85×103~4.80×104 mg/L;回灌过程中结垢以碳酸钙结垢为主,当回灌水与地下热水性质相近时,结垢风险主要发生在回灌井筒中,地层结垢风险较小,而当回灌水与地下热水性质差异较大时,不配伍性将导致地层结垢风险大大提高,其中药王泉与DR2005原1∶ 1混合时结垢量最大可达177.57 mg/L,而其他地热水结垢量较小。根据以上特征,提出以下综合解决方案:物理防垢+管材防腐、系统增压防垢+管材防腐和地面预处理+管材防腐,并辅之以阴极保护防腐、优化排量、酸洗井筒等措施,可为今后保障地热水回灌能力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给青海省矿泉水的评价规划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青海省矿泉水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构建了青海省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等级标准;基于层次分析法获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利用加权综合模型评价青海省41处矿泉水点的开发利用潜力;结合定性分析,将青海省矿泉水开发利用潜力分为了4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4个矿泉水点处于高潜力水平,19个矿泉水点处于较高潜力水平,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将为青海省矿泉水的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青海省国有地勘队伍和行业工作近年来呈现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青海省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建设,行业工作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间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