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福州盆地西北缘发育的霏细斑岩脉野外地质特征、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讨论其与福州复式花岗岩体的成因联系。研究区霏细斑岩呈紫灰色,局部可见明显的流动构造,主要由正长石斑晶组成,脉体呈北东向侵入于早期福州复式岩体中。研究结果显示,霏细斑岩脉形成于97.4Ma,具有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的特征。该期岩浆活动形成于福州复式岩体的过渡期,且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早白垩世钙碱性Ⅰ型花岗岩、晚白垩世碱性A型花岗岩之间存在连续过渡的关系,反映其为福建东南沿海构造体制从弧后扩张向陆内伸展转换的产物,暗示该构造体制的转换时间约为97Ma。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中——新生代成矿系列和成矿带划分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西哥是矿产资源大国,其中产量最高的包括银、铜、铁、铅锌等。这些矿产的生成主要源于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和各式各样的矿化类型,其中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是最突出的矿床类型。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北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有关,体现了联合大陆长期积聚或解体的某些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成矿带的空间展布特征与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划分的9个构造-岩浆-成矿带,分别形成3个俯冲成矿系列,即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发育的IOCG型铁铜金成矿带→斑岩型铜钼金成矿带→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多金属成矿带,分别代表太平洋古板块、法拉隆板块和科科斯板块向北美板块从俯冲、挤压到碰撞后伸展的板块构造岩浆成矿环境。这类俯冲边界型成矿系统的主体部分是西马德里造山带岩浆弧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系统和盆岭省中的火山岩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矿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3.
紫金山铜金矿床是高硫化型浅成热液矿床。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探讨了其与成矿温度、成矿阶段、矿体规模等方面的关系,并应用矿物学填图法对该区的深部找矿远景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形成温度集中在80~100℃、240~350℃,属中低温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的热电导型以N型为主,总含量达86.15%,热电系数均值为-168.07μV/℃,在时间和空间上,黄铁矿的热电系数(高负值—低负值—高负值)和N型出现率(高—低—高)都具有韵律变化,从成矿前期到成矿期,黄铁矿P型导电类型的出现率增大,且出现N-P混合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分散程度较大,黄铁矿的成矿环境不稳定;矿体的相对埋深表明矿体的变化梯度较大,其产出不稳定,从NW轴向上看,矿体的平均剥蚀百分比数值和相对埋深的绝对值呈现韵律变化,由高到低再到高,由此可以推测,在2号与4号勘探线之间-230m以下可能有富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的创立和应用为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需要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对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结构认识,需要依靠地球物理信息的解译。与地球物理场性质相类似,构造变形岩相带也是一个现存的地质体;物探工作目的是要探测和揭示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埋深、轮廓、内部结构构造等特征,为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演化过程提供依据。由于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复杂时空关系,如果仅以新鲜岩石标本物性参数的差异作为判别标志,难以提高地球物理方法的分辨率和有效性。结合构造变形岩相进行综合解译,更能提高解释推断成果的多学科融合性。作为终极勘探目标,需要紧密结合构造控矿级序,建立构造变形岩相带的三级分类标准,提取对应的地球物理信息:一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构造单元及构造应力场,及其所对应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如隆凹构造相间的伸展构造域;二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控矿构造体系,及其所对应的矿田地球物理场特征,如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系统;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在的有利成矿构造部位,及其所对应于关键剖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如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或者含矿断裂带等。选择国际流行的典型金属矿床类型,介绍了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组合信息特征及其分级利用操作流程,为有效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开展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5.
福建武夷山坪地钼矿为中高温热液型钼矿,产于晚侏罗世钾长花岗岩岩体"层节理"及岩体与下元古界大金山组接触带的南北向断裂中。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硅化岩型(石英脉型)、黄铁绢英岩型、花岗岩型、蚀变构造岩型。矿石构造主要有条带状、浸染状、角砾状、细脉状等构造类型。矿石结构以中粗-中细粒鳞片结构为主,局部呈现厚板状、带状(常常弯曲)。辉钼矿是唯一的矿石矿物。本研究采集坪地钼矿不同矿体、不同产状、不同标高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得到等时线年龄为(102.9±1.8)Ma,MSWD=2.1,Re-Os模式年龄为(103.70±1.7)Ma~(111.6±1.6)Ma,加权平均值为(107.4±3.3)Ma,MSWD=16。MSWD均较大,说明坪地辉钼矿的成矿具有多阶段性,钾长花岗岩中细脉状、岩体"层节理"中粗脉状和断裂角砾岩带中团块状三种类型的辉钼矿分别是在(111.20±1.7)Ma~(111.60±1.6)Ma、(105.60±1.6)Ma~(107.40±1.6)Ma和(103.70±1.7)Ma三个不同的成矿阶段形成的,成矿时代属早白垩世晚期。这一同位素年龄资料为福建东南沿海浦城—宁德北西向中生代构造-岩浆带中同类矿床的形成演化与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山东莱州菱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山东莱州地区菱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认为该区菱镁矿是经历了沉积成岩,变质作用和局部含镁热液交代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9.
辽宁翁泉沟橄榄玄武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凤城翁泉沟橄榄玄武岩是翁泉沟硼镁铁矿的一种容矿岩石,它具裂谷环境下火山岩的特征:①带状分布,整合于早元古代的火山-沉积地层中,具气孔杏仁构造;②主量元素具富铁富镁的特点;微量元素中B、Cl、F、Rb、Cs、Th和U等含馈较高;V,Cr,Ni等相对低些;高场强微量元素含量与相关比值与一般基性岩相似;Ti、Zr、Cr、Y等微量元素相互关系图解显示其原始岩浆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分配型式明显向右倾斜,基本不显铈、铕异常,显示岩浆没有经过明显的分离结晶过程;③本区的橄榄玄武岩与同-硼矿成带上的营口大石桥后仙峪的镁橄榄岩和宽甸地区砖庙的镁质大理岩属于同-地层层位,都具富镁特征,都足辽东硼矿的镁质容矿岩石,它们在成因上具有内在联系,其稀土总量对比,显示它们同属大陆裂谷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在胶东地区金矿矿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 把岩浆核杂岩和拆离构造联系起来, 提出陆内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的新模式, 并认为中生代该区不发育变质核杂岩构造。经过10多年的构造变形蚀变岩相填图、岩浆岩结构构造填图和古地磁研究、运动学测量, 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发现, 胶东地区典型的玲珑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显示出长垣状、拱曲形态的穹窿, 表现为: ①穹窿核部由多期和多构造性质的花岗质杂岩组成; ②花岗杂岩体被断层圈闭, 这些中低角度铲状形态的拆离带剪切断裂, 其宽大的破碎岩带显示了韧-脆性变形叠加, 发生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矿化作用; ③拆离断层上盘岩石围绕岩浆核分布, 由基底变质岩和中生代沉积岩组成, 呈滑脱凹陷状态。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是符合东亚陆内构造岩浆活化背景的一个新模式。通过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研究, 提出岩浆隆起和拉分盆地属于同一构造系统, 挤压构造岩浆隆起和引张拆离凹陷带是应力场转化过程的产物, 而拆离铲式断裂和脆-韧性叠加的构造岩带是成矿预测的目标, 并把区域成岩成矿规律作为直接观测和勘查的标志, 在区域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地质调查、成矿预测等方面具有广泛推广价值和示范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