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燕山裂陷槽中元古代的深水沉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燕山沉降带中元古代的沉积相,有关学者大多定位于以滨海-浅海相为主体。根据在冀北地区的研究,于中元古代团山子组、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和铁岭组中发现大量深水沉积,主要有硅质页岩、含锰页岩、深水浊积岩及各种碳酸盐岩溶解相的系列沉积等。这对于深入研究燕山裂陷槽发展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辽南上前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南上元古界的区域对比的关键是如何与蓟县层型、峡东层型的衔接或对比。作者认为辽南群是介于北方的青白口群与南方的震旦系之间的层位,仅金县群才相当于震旦系,震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则应置于兴民村组与葛屯组之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辽南后生动物群”的水母类及其它软躯动物遗迹化石的一些新资料,并根据该动物群的特征及有关地层年代资料,提出时代范围早于文德——埃迪卡拉期动物群,可能在7、0一9、0亿年之间。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被认为是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以来,经多年研究已成为研究程度相当高的构造带。因其两盘构造复位依据粗略,长期存在争议。对断裂两盘构造复位所提出的地层新依据,来自怀远运动推进方向的独特性,现已查明,它是一次由南向北逐次推进的翘板式差异性抬升,三山子组南北向巨型白云质地层穿时体,实为该运动推进全程的完整沉积记录。三山子组底界南部从张夏组顶面→中部从寒武系顶面→北部从亮甲山组顶面依次有序升高,从而在张夏组与下马家沟组之间的不同时期地层,出现了毗邻不同岩相带南北相间,同一岩相带东西延伸的现象。经地层与岩相特征的对比分析,郯庐断裂两盘间,大连与莒县—新泰、白山—本溪与唐山原分别为东西一线2个时期不同深水槽盆的中心带。这2个构造复位的地层标志层层位准确,厚度不大且特征鲜明。据其复位断层两盘经向(南北)错距,南部(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500km,据地层依据的错距中部440km,北部210~310km,表明断层东盘盘内有南小北大的推覆缩距。 相似文献
5.
浅析华北板块中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区域地层层序特征、沉积 生物 构造古地理的综合分析 ,提出华北板块经历了中、新元古代边缘裂陷阶段和古生代全域性差异升降阶段两大构造演化阶段。其中 ,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中元古代强裂陷亚阶段及新元古代弱裂陷亚阶段 ;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早古生代弱差异升降亚阶段和晚古生代强差异升降亚阶段。其间发生了 3次划时代的构造运动 ,即芹峪运动、蓟县运动和秦皇岛运动 ,这些运动均影响板块全域 ,成为划分板块构造演化阶段的标志。每次构造转换后均出现特征鲜明、近乎覆盖全域的同期、近同期的沉积标志层。分析表明 ,华北板块在中元古代至古生代长达 15 0 0Ma间 ,似乎从未经历过大规模的水平挤压运动 ,即没有与毗邻大板块有过大规模的碰撞与对接 ,而是长期独自发展 ,漂移、徘徊于赤道两侧低纬度区或在中低纬度区。 相似文献
6.
英吉苏凹陷中-新生代背驮式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吉苏中新生代凹陷是在古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背景之上发育起来的背驮式前陆盆地.盆地的沉积作用和变形作用严格受基底参与的逆冲断层的控制.中新生代构造由北向南可划分七个带北部斜坡带;群克-新开屏背斜带;英北向斜带;阿拉干背斜带;英南向斜带;古城墟斜坡带和罗布庄断凸带.叠瓦式逆冲断层、冲起构造、构造三角带、断展褶皱和披覆构造是英吉苏凹陷的主要变形样式.自三叠纪以来,不同时期的沉积中心自造山带向前陆方向迁移.中新生界变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是与塔里木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板块拼贴事件和壳内拆离缩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提出了华北地台区较完整的晚寒武世及早奥陶世三叶虫组合带序列,并记述了一些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附近的有关三叶虫。据本区笔石与三叶虫动物群层位关系的研究,表明特马豆克阶的底界应在笔石 Dictyonema flabelliforme sociale-Staurograptus 带之下的三叶虫 Richardsonella (Richardsonel fa)-Troedssonia组合带的底部。鉴于本区这一实证,国际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似也应划在 Mictosaukia 组合带与 Richardsonella (Richardsonella)-Troedssonia 组合带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地区各构造单元之间地层和生物古地理的亲缘关系--兼论西北地区构造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分析近年来不同学科提出的新见解及其依据的基础上,着重从基底形成期、扬子型南华系-震旦系及其冰碛岩、早古生代地层层序特征和生物古地理特征及各构造单元间的边界性质,揭示与西北地区有关的板块、块体的亲疏关系.经分析认为,西北地区构造格局是塔里木与扬子板块为一体,与华北、西伯利亚为并立的3个不同的构造域;柴达木-祁连-阿拉善为一楔状地块,来源于塔里木-扬子板块.该楔状地块是在新生代青藏高原大规模隆升、北推高峰期时,西沿阿尔金、东沿贺兰山西缘-龙门山断裂带错移、向北楔入的一个三角形地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