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将邦多-措麦地区新构造运动划分为冈底斯北缘稳定上升区、冈底斯掀斜上升区和纵贯南北的当惹雍错-许如错地堑区.概述了研究区新构造运动以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火山、地震活动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从现代地貌格局、活动构造形迹、近代岩浆作用和地热、地震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根据中新世以来的构造作用、沉积特征、岩浆活动等特征,对区内的新构造运动的演化作了初步总结,大致划分为4个强烈活动期,即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早更新世末和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2.
新近纪以来,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期后和抬升阶段发育的新构造和"老构造"的活化,在青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张性构造带和北东、北西向展布的走滑断层,尤以南北向张性构造带活动最为明显,也是现今仍具强烈活动特点的构造带.当穹错-许如错南北向断裂带就是其中之一,由其控制的当穹错-许如错新近纪-第四纪地堑,南北长约190km,东西宽5~25 km,由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3个子盆地组成.盆缘断裂的形成始于新近纪,第四纪全新世仍有活动,由差异升降导致盆地沉积中心在地堑中自南往北具有由东→西→东的变化趋势,地震、地热等活动南强北弱,反映了青藏高原具整体有限隆升、局部差异升降、新构造活动南强北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查证测区内发育晚二叠世敌布错组,将原中侏罗世达雄群修定为二叠纪地层,完善与丰富了二叠纪地层系统.将原“木嘎岗日群“修定为沙木罗组.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资料,重新修定了班戈-八宿地层分区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的界线.新发现晚白垩世中-基性杂岩、始新世造山型环斑花岗岩及新近纪白榴石响岩.新发现阿索构造混杂岩带和具特大型远景的富磁铁矿、具中型远景的铜多金属矿各1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在江西省东北部,前震旦系登山群变质火山岩(英安岩)中,获得铷-锶全岩等时线年龄817.6±83.7 Ma成果,它为确定该区地层时代及震旦系底界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
西藏冈底斯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中部, 由一组南北向高角度正断层与夹其中间的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等3个湖泊盆地构成.地堑发育于中新世晚期, 一直活动到全新世.沿着地堑边缘分布中新世碱性火山岩.白榴石响岩的K-Ar年龄为12.6Ma, 其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出陆内伸展构造环境.地堑内部发育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的湖相沉积物.当惹雍错-许如错地堑是在青藏高原板内构造隆升过程中, 层流加厚的下地壳热垫作用导致上地壳发生伸展作用, 随着青藏高原地壳物质的东流, 南北向伸展作用转向东西向伸展作用, 形成近南北走向的地堑.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藏北高原高寒、年降水量少,岩石多呈物理风化。近年来通过1∶25万措麦区幅地质调查,在工作区发现多个喀斯特灰岩溶洞,显然它们不是目前该地区气候条件所能形成的,而应该是(亚)热带气候喀斯特的产物。在所发现的数个岩溶洞穴中,以昂仁县阿木龙溶洞规模较大、洞穴堆积层最发育。1阿木龙溶洞基本特征阿木龙溶洞位于昂仁县阿木龙,地理坐标为N30°36'、E86°00'。洞口朝向北东35~40°。洞口海拔5000m,并高于附近侵蚀基准面约16m。溶洞总体为穴状(地下厅),洞口形态呈拱形。主体洞深约20m,高度、深度由洞口往里均变小,分别为5.1~2.2m和…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藏面积最大 ( 192 0 km2 )和海拔最高 ( 4 718m)的纳木错湖及邻区发现的多处湖岸阶地和高位湖相沉积 ,确定了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的存在。据铀系法、1 4C法、ESR法测年数据 ,并结合纳木错沿岸湖泊沉积、湖成地貌的水准测量结果 ,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 3大阶  相似文献   
8.
新近纪以来,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期后和抬升阶段发育的新构造和“老构造”的活化,在青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张性构造带和北东、北西向展布的走滑断层,尤以南北向张性构造带活动最为明显,也是现今仍具强烈活动特点的构造带。当穹错-许如错南北向断裂带就是其中之一,由其控制的当穹错-许如错新近纪-第四纪地堑,南北长约190km,东西宽5~25km,由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3个子盆地组成。盆缘断裂的形成始于新近纪,第四纪全新世仍有活动,由差异升降导致盆地沉积中心在地堑中自南往北具有由东→西→东的变化趋势,地震、地热等活动南强北弱。反映了青藏高原具整体有限隆升、局部差异升降、新构造活动南强北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邦多区幅、措麦区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证测区内发育晚二叠世敌布错组,将原中侏罗世达雄群修定为二叠纪地层,完善与丰富了二叠纪地层系统.将原\"木嘎岗日群\"修定为沙木罗组.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资料,重新修定了班戈-八宿地层分区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的界线.新发现晚白垩世中-基性杂岩、始新世造山型环斑花岗岩及新近纪白榴石响岩.新发现阿索构造混杂岩带和具特大型远景的富磁铁矿、具中型远景的铜多金属矿各1处.  相似文献   
10.
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段的邦多地区,火山构造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火山岩地层时空分布特征、岩性、岩相及喷发形式,将研究区划分为三个火山喷发带,其中宁果-措麦火山喷发带又可划分为宁果和德诺两个火山构造洼地,卢当-查孜火山喷发带划分为孔隆-邦勒、松拉勒-腊尔格和孔驹密波-查孜三个火山喷发亚带.研究区共圈定火山机构62处.文章较全面地阐述了各级火山构造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各自的分布规律和产出状态,为在整个冈底斯地区开展火山岩地质及矿产调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