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篇 |
大气科学 | 24篇 |
地球物理 | 18篇 |
地质学 | 194篇 |
海洋学 | 11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9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题。这两者是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该文论述了信息时代城市交通、居住、工作和游憩四大功能的转变,并进而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最后讨论了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1)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变革;2)城市增长极的重新思考;3)注重城市的绿色设计;4)注重非物质的城市规划;5)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
3.
内生磷灰石型矿床在世界磷矿工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内生磷矿可划分为超基性-碱性-碳酸岩类(占内生磷矿储量的90%以上,又分超基性-碱性-碳酸岩型、碱性-碳酸岩型、超基性-碱性岩型、超基性-碳酸岩型、碳酸岩型、碱性岩型六亚类),基性岩与超基性岩类,其它类等三大类。各类矿床主要岩石类型,矿物组合,岩体形态、产状、结构,矿体与矿石及其主要产地、大地构造位置等都各具特色。以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为指导,通过地、物、化、遥综合手段找矿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我国磷块岩的研究以沉积学的发展为先导,取得了长足进展。十年迈出两大步:第一步是由化学沉积说向物理富集成矿说的转变;第二步是生物成矿说的发展。业已在我国南方晚震旦—早寒武世各主要工业矿床的磷块岩中发现了大量多种形态的原核生物的细菌到真核生物的真菌等磷质微生物以及藻类和小壳动物化石(后者产于早寒武世磷矿中),它们是构成磷块岩的主要组分。磷块岩实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岩。本文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矿作用、生物聚磷机理,并从磷块岩岩石的生物特点、化学成分的生物特点、红外吸收光谱以及稀土元素组成的生物特点等方面,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因。同时阐述了磷质生物繁衍的环境条件与磷块岩形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磷质生物的最佳繁衍场所与磷块岩成矿古地理单元的一致性,这种“生物繁衍场”与成磷古地理单元可称之谓“陆缘坻”。 相似文献
5.
尽管凝结水在干旱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关注,但对其在固沙灌丛下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为探明固沙灌丛对地表凝结水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区选择3种典型固沙灌丛(沙柳Salix psammophil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以无固沙灌丛影响的裸沙作为对照,用微型蒸渗仪测定了固沙灌丛下不同位置(根部、1/2冠幅和外缘)和不同方向(东、南、西、北)上地表凝结水的形成和蒸发特征。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固沙灌丛的存在显著降低了地表凝结水量,沙柳、油蒿和柠条灌丛下凝结水量分别降低了29%、32%和33%;(2)不同类型固沙灌丛下地表凝结水量由里向外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方向上地表凝结水量差异不显著;(3)固沙灌丛的存在减缓了凝结水的形成和蒸发过程,即凝结水自19:00开始形成,到次日08:00基本结束,至13:00—15:00蒸发殆尽,其形成过程整体上表现出增加—平缓—增加的趋势,柠条和油蒿灌丛下地表凝结水在03:00—05:00甚至有少量蒸发,而蒸发过程呈稳定下降趋势;(4)凝结水的形成过程与空气... 相似文献
6.
7.
8.
矾山岩浆岩型磷(铁)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矾山磷(铁)矿床生成的海西─印支期,各方向深大断裂同时活动,为岩体和矿床源源不断地提供物源;张宣幔枝构造外围拆离滑脱带为其提供容岩空间;岩体在复盖层下的巨厚沉积盖层中分异、演化,同时伴随着印支期开阔宽缓的褶皱。它充分反映了矿床生成于准地台活化初期的大地构造背景环境。 相似文献
9.
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年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2):102-104
旅游容量是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该文引入边际满意度的概念,提出了旅游心理容量的满意度模型,并且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实证研究,进行了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南华系层型剖面优选区之一——湘黔桂交界区,富禄间冰期可再分为3个相对较暖热的气候阶段(间冰段)和2个相对寒冷的气候阶段(冰段),即(自老而新):三江间冰段、龙家冰段、烂阳间冰段、两界河冰段、大塘坡间冰段。相应地,富禄间冰期沉积地层——富禄组可分5个段,即:三江段、龙家段、烂阳段、两界河段、大塘坡段。另外,对古城组和铁丝坳组层型的湖北长阳古城剖面、贵州松桃大塘坡剖面和相关资料的再研究揭示,“古城组”和“铁丝坳组”都是富禄间冰期晚冰段(即两界河冰段)的沉积,均不宜替代长安组作为南华纪早冰期沉积的代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