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3篇 |
免费 | 216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6篇 |
大气科学 | 85篇 |
地球物理 | 45篇 |
地质学 | 451篇 |
海洋学 | 51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43篇 |
自然地理 | 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测定了博斯腾湖沉积岩心~(210)Pb、~(228)Th和核试验释放核素~(239,240)Pu、~3H的分布,并据~(210)Pb、~(228)Th、~(239,240)Pu的结果估算湖泊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31cm/a,0.26cm/a和0.33cm/a。它表明该湖泊近百年来沉积环境十分稳定。沉积物岩心极好地保存了人类大气核试验的历史记录。~(239,240)Pu分布在1963±2出现峰值,与60年代核试验高峰期相当吻合。沉积物孔隙水~3H分布的峰值出现在1969年,与湖水的混合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古代天文观测影响的思考——释“天人感应”张克勤(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610081)史籍载,我国古人崇尚天学,深谙天文观测,形成了一套“天人感应”理论,逐步扩展为天地相应,演变为我国古老的天文测量方法,将天天空星辰分为二十八宿,以地上州、国与之相应...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河源冰雪及多年冻土径流过程特征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乌鲁木齐河源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呈现出显著气温升高和明显降水增加趋势,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及空冰斗山坡春季冰雪消融径流开始产流的时间有明显的推后趋势;同时径流结束、河道断流的时间也有不太显著的推后现象,其间接说明了高山区冰川及多年冻土融冻过程有了明显的消融季节推后特征.2000年以后春季径流明显大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冰川主要消融期径流变幅明显小于前期,空冰斗山坡夏季径流显著增大且变幅明显变大.分析认为,乌鲁木齐河源径流的这些变化,主要是河源区冬、秋季的明显升温,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冻土活动层融冻过程变化等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5.
为厘清鄂尔多斯盆地长8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综合运用铁氰化钾和茜素红混合液染色薄片、阴极发光和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碳酸盐胶结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砂岩储层主要发育3期碳酸盐胶结物,第一期(准同生期-成岩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δ~(13)CPDB在-3.7‰~-2.4‰之间,δ~(18)OPDB为-10‰左右,其成因与碱性湖水中碳酸钙的过饱和相关;第二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碳酸盐胶结物以铁方解石为主,δ~(13)CPDB为-14.8‰~-4.1‰,δ~(18)OPDB为-21.0‰~-13.2‰,其主要受有机质热催化作用形成的有机酸轻碳源的影响;第三期(中成岩B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铁白云石和铁方解石,δ~(13)CPDB为-9.5‰~-5.5‰,δ~(18)OPDB为-25.7‰~-22.3‰,其可能受有机碳源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发生溶蚀形成的无机碳源的共同影响。理论计算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导致长8砂岩储层孔隙度降低了约5.06%,其孔隙度损失率为12.05%~12.95%。该研究对有利砂岩储层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逸青;段克勤;石培宏;李朝纲 《冰川冻土》2024,46(3):742-753
帕米尔高原是亚洲高山区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其冰川融水在区域水资源与水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近年来对帕米尔高原冰川变化的认识仍存在争议,一方面认为喀喇昆仑-帕米尔高原冰川存在异常前进现象,另一方面认为帕米尔冰川正在加剧退缩。究其原因,一是研究时空范围不重合,二是研究中对冰川的定义有所不同。为明晰帕米尔高原无表碛覆盖冰川近30年来的时空变化情况,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数据,消除掉云层遮蔽、季节性积雪和冰川表碛覆盖对无表碛覆盖冰川面积的影响,获取了帕米尔高原1990—2020年期间无表碛覆盖冰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过去30年帕米尔高原无表碛覆盖冰川面积以116.42 km2·a-1的速率由(12 108.98±250.38) km2缩减到(8 616.44±7.72) km2。在空间上,帕米尔高原西部无表碛覆盖冰川面积总体上呈退缩趋势,而帕米尔东部无表碛覆盖冰川面积则相对稳定。特别是在2000—2010年期间,帕米尔东部无表碛覆盖冰川面积存在异常增加现象,但自2010年,冰川面积退缩加速,冰川末端前进现象已不存在。结合气候及冰川高程变化分析,冰川跃动引起的冰川厚度减薄、冰川末端前进,是1990—2010年间帕米尔高原冰川异常前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及时代探讨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最近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新发现了一些翼龙、蝾螈等重要化石、有关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产生了较大的争论。笔者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生物地层学资料,讨论了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详尽的区域地层踏勘和实测地层剖面充分显示,道虎沟化石层归属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而不是所谓的义县组;道虎沟化石层与下伏太古宙马鞍山片麻岩而不是土城子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8.
9.
10.
研究了海域使用类型遥感监测的分类系统,探索建立了各类海域使用类型的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葫芦岛试验区为例,对该验区海域使用格局进行了卫星遥感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可以较好地对海域使用空间格局进行监测和评价。葫芦岛试验区海域使用类型以工矿业用海和渔业用海为主,工矿业用海以大斑块的集中用海为主要特征,而渔业用海则以小斑块的分散用海为主。在海域使用空间格局上,葫芦岛区块海域以工矿业用海为主,兴城区块海域以工矿业和渔业用海为主,绥中区块海域则是以渔业用海为主,葫芦岛试验区海域使用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