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通过研究福建省建阳县虞墩剖面所采集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获6属5种,2个未定种,其中Paracrurithyris pygmaea,Tethyochonetes quadrata和Acosarina minuta在虞墩剖面为首次报道。综合化石时代分布和区域对比,将该动物群的时代确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含该动物群的地层为大隆组,而非文笔山组或泉上组。通过对该腕足动物群的古生态分析,并结合该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判断沉积环境为温暖条件下的浅海相。 相似文献
3.
西藏自治区花岗岩类十分发育,共有200多个岩体,可分成5个花岗岩带,由同熔型花岗岩与改造型花岗岩成带分布,组成对花岗岩带,本次利用玉龙等7个斑岩型铜矿岩体的18个样品及7个不含铜矿岩体18个样品作为判别基础,建立了两个判别函数,然后对其它末知岩全样品进行判别,以确定它们含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经过全区125个岩体310件样品多组逐步判别的结果,有42个岩体具含斑岩铜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福建省建阳县虞墩剖面所采集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获6属5种,2个未定种,其中Paracrurithyris pygmaea, Tethyochonetes quadrata和Acosarina minuta在虞墩剖面为首次报道。综合化石时代分布和区域对比,将该动物群的时代确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含该动物群的地层为大隆组,而非文笔山组或泉上组。通过对该腕足动物群的古生态分析,并结合该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判断沉积环境为温暖条件下的浅海相。 相似文献
5.
次生石英岩容矿型非金属矿床系列的矿种、组合及其成矿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生石英岩建造是中酸性火山岩区分布最广和最主要的蚀变建造类型。赋存于这一建造中的非金属矿床,空间上严格受该建造的分布范围控制,成因上与该建造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自成一个独立的建造容矿系列。 本文将以近几年来在浙、闽、赣中生代火山岩区非金属矿床研究工作中获得的资料为重要依据,阐明次生石英岩容矿系列的主要非金属矿种和矿床组合类型、蚀变与成矿的基本地质条件以及成矿作用的主要特征,并对成矿机理与成矿模式作一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7.
8.
试论青藏高原岩浆活动史及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威尔逊的海洋盆地生命旋回理论,阐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岩浆作用经历了裂谷型岩浆作用-海洋型岩浆作用-岛弧型岩浆作用-碰撞型岩浆作用-陆内会聚型岩浆作用,从而揭示了青藏高原岩浆活动史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南造山带东段以江西大湖塘、朱溪2个超大型钨多金属矿的发现为代表,找矿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性质仍是长期有争议的重大地质问题,制约了对华南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成矿背景的深入认识。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于2013年11月30日~12月5日组织举办了“江南造山带及邻区前震旦纪地质野外现场会”,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浙、赣、皖、闽、湘、桂、黔等省地质调查院及安徽332地质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了此次野外现场会。 相似文献
10.
多拉纳萨依金矿位于哈巴河—克兰华力西弧后盆地,是芮行健等以地质与化探综合方法找到的赋存于中泥盆统不纯灰岩与碎屑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内,并与沿这些断裂侵入的斜长花岗岩脉密切相关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地球化学指示元素次生分散数学模型为;线形Au异常规模大、延伸达10多公里,并与反S形构造相吻合,其浓集中心清楚,峰值大于3g/t,明显反映金矿体的存在;Zn、Pb、As和Bi等异常规模大,而且也呈线形分布,并与Au异常相对应;相关分析表明,Pb、Zn、Bi和As分别与Au相关;因子分析结果,Au呈独立因子,而Pb、Zn和Tl构成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