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4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2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5篇 |
大气科学 | 25篇 |
地球物理 | 111篇 |
地质学 | 36篇 |
海洋学 | 588篇 |
综合类 | 64篇 |
自然地理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春季东海表层水叶绿素a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科学一号”调查船1994年4月在东海10个断面上所进行的表层水连续走航观测资料,研究东海表层水叶绿素α含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绿素α含量在陆架区高,在外海低;测区南部海域的含量一般高于北部海域。叶绿素α含量的分布形态变化很大,在某些外海深水区,叶绿素α含量连续百科公里没有显著变化,变化幅度小于0.2mg‘m^3;而在某些近海浅水区,叶绿素α含量在不到1公里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京湾两年度不同季节海水分光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浓度C与两谱段分光反射率之比Rw(λj)/Rw(λj)具有幂函关系C=A[Rw(λj)/Rw(λj)B。两者的对数显示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即logC=logA+Blog[Rw(λj)/Rw(λj)]。负相关系数达0.99。相关方程之一为C=3.329[Rw(520)/Rw(550)]-1.384(1987年6月初).在梅雨季节之后,相关方程为C=12.68[Rw(520)/Rw(550)]-2.010(1988年8月)。这表明了海湾或混浊的沿岸水质,在叶绿素浓度算法中,统计参数A和B的确立,要基于不同季节不同水质的现场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4.
《海洋技术学报》2024,(1)
利用传感器对水体叶绿素a 浓度进行原位测量是获取实时、连续、长时间序列数据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RBR 传感器和EC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ptics)传感器进行原理分析和线性度、稳定性、重复性等基本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利用单一藻种培养液和2020年南海北部海域现场数据校准传感器,并对新的传感器校准系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台传感器使用新系数比原出厂系数的叶绿素a 浓度测量准确度有明显提高。RBR 传感器现场数据校准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叶绿素a 标准值误差最小,平均绝对误差从1.93 μg/L 减小到0.35 μg/L,平均相对误差从55.1%减小到10.9%;ECO 传感器藻液系数明显优于出厂系数和现场数据校准系数的计算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从1.76 μg/L 减小到0.59 μg/L,平均相对误差从50.3%减小到15.1%。传感器测量准确度的提高,可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等工作获取真实可靠数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6.
南海中部叶绿素a分布和光合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描述了1983年9月-1984年12月4个航次南海中部(12°-19°30'N,111°-118°E)综合调查期间有关叶绿素a和光合作用的测定结果,并对叶绿素a时空分布,光合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调查表明:次表高值层为叶绿素分布的一个特征,其深度在50-100m左右,含量范围多在0.1-0.6mg/m3之间.叶绿素a的垂直变化与温、盐跃层,营养盐以及光的分布有关,而垂直积分的总量平面分布则与不同水团的消长有关.光合作用随深度的变化说明某些浮游植物适于低光下生长,而这些生物的活动也影响着亚硝酸盐和溶解氧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8.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依据 2 0 0 0年夏季 8月 2 9日至 9月 2日莱州湾的 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给出了表、中、底 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 a浓度 ,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 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 ,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 a浓度区 ,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 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 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 N/ P和 Si/ N分别为 16.73和 1.67,都比 1998~ 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 ,但 N/ P比 1992 ,1995和 1996年莱州湾的 N/ P明显偏低。叶绿素 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α=0 .0 1) ,表、中、底 3层叶绿素 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0 .68和 0 .67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