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30篇 |
地质学 | 181篇 |
海洋学 | 48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11篇 |
自然地理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北五省(区)生态环境综合分区及其建设对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以图像遥感解译为主 ,结合野外实际考察 ,并通过抽样验证完成。在对生态环境界定和赋予内涵的基础上 ,根据区划目的、原则和所选取的指标体系 ,从生态环境分类入手 ,经过从上向下续分和由下向上合并的反复磨合过程、专家集成模拟 ,对西北五省(区 )生态环境做了全面的综合分区研究 ,并针对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 ,为西北五省 (区 )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由正交三角函数导出了一类最小gdop测距单点定位构型集 导出了测距单点定位构型的gdop极小值条件并由此引入了最小gdop测距单点定位构型解集的概念揭示了最小gdop测距单点定位构型的性质 旋转不变性和叠加不变性 对于任意给定的控制点数目n由正交三角函数导出了最小gdop构型的正多边形解 最后在最小gdop二维测距单点定位构型的基础上导出了三种三维最小gdop测距单点定位构型圆锥构型锥角108.48° 笛卡尔构型walker构型轨道倾角54.74° 这些构型的几何条件为讨论gnss星座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标志层、层间距、物性特征、煤层本身特征等方法,对霍东地区沁安矿区和沁源矿区山西组1号、2号、3号煤层进行对比,认为沁安矿区未沉积3号煤层,该矿区现有的两个煤与沁源矿区的1号、2号煤层可比,而不是2号、3号煤层,其中既有定性又有定量,较成功的解决了南北两大矿区山本组主要可采煤层间的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6.
7.
滇池水中铝的形态分布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铬天青S光度法对滇池水中的总铝和各主要形态铝进行分析,并利用简单易行的紫外吸收表征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和颗粒物含量,初步探讨了各因素的变化对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睡莲类植物ITS nrDNA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睡莲类植物是目前植物分子系统学与进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类群。核基因组的ITS区是核核糖体(nrDNA)转录单位的一部分。测定和分析了5个属的7种睡莲类植物的核核糖体ITS序列,并与GenBank中提取的相关序列进行了组合分析,初步获得了睡莲类植物的2个ITS系统树,结果也支持现有分子系统学研究中有关金鱼藻处于较原始位置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储层孔隙成因类型--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石英作为碎屑岩储层中的一种难溶组分,普遍认为它和次生孔隙的形成关系不十分密切。研究认为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储层中的碎屑石英颗粒存在明显的溶解现象,并形成以石英直接溶解型孔隙为主的储集空间特征。石英颗粒被溶解的部分在薄片中所占的范围为 2 %~ 7%者常见,高者达 8%以上,在总孔隙中所占的相对含量也多数在10 %~ 35 %之间,早成岩B期是其最主要形成期。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的大量存在为碎屑岩储层中SiO2 胶结物及次生孔隙成因等问题的解释以及储层预测和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万华岩表层岩溶带岩溶动力系统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万华岩地区碳酸盐岩中普遍发育的非碳酸盐岩夹层,以及“土层+裂隙层”表层岩溶带双层结构对岩溶动力系统和水循环具有显著影响:非碳酸盐岩地段的地下水因其矿化度较低,CO2 含量较高,而具有较强的侵蚀、溶蚀能力,导致岩溶动力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传输非常活跃,一个岩溶泉年溶蚀量(以CaCO3计)达2795.4kg;由于非碳酸盐岩夹层的普遍存在,不仅阻碍地下水向深循环,而且还有利于土壤、植被的发育。土壤、植被与地表岩溶裂隙网络对区内岩溶地下水还具有较好的调蓄作用,以致使区内有众多的小泉点在地表出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