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0篇
  免费   4639篇
  国内免费   1209篇
测绘学   1327篇
大气科学   1209篇
地球物理   1461篇
地质学   4914篇
海洋学   1769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534篇
自然地理   1008篇
  2025年   121篇
  2024年   368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472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536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550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578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With the static opaque chamber and gas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from January 2003 to January 2004 soil respira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SW China. In this study three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each with three replicates: A (bare soil), B (soil+litter), and C (soil+litter+seed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respiration varied seasonally, low from December 2003 to February 2004, and high from June to July 2004. The annual average values of CO2 efflux from soil respiration differed among the treatments at 1% level, with the rank of C (14642 mgCO2· m-2. h-1)>B (12807 mgCO2· m-2. h-1)>A (9532 mgCO2· m-2. h-1). Diurnal variation in soil respiration was not apparent due to little diurnal temperate change in Xishuangbanna. There was a parabola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at 1% level. Soil respiration rates were higher when soil moisture ranged from 35% to 45%. There was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temperature (at a depth of 5cm in mineral soil) at 1% level. The calculated Q1o values in this study,ranging from 2.03 to 2.36, were very near to those of tropical soil reported. The CO2 efflux in 2003was 5.34 kgCO2· m-2. a-1 from soil plus litter plus seedling, of them 3.48 kgCO2· m-2. a-1 from soil (accounting for 62.5%), 1.19 kgCO2· m-2. a-1 from litter (22.3%) and 0.67 kgCO2·m-2. a-1 from seedling (12.5%).  相似文献   
2.
为了弥补由于固定监测站点稀疏而造成的局部区域大气污染事件的漏查漏检,提出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的大气质量舆情信息空间化方法,通过使用中文分词、词性标注等方法对舆情数据中地址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的筛选组合,实现了投诉点的地址匹配和空间定位,并以热力图的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3.
从Sloan数字巡天第2批释放的数据(SDSS DR2)中选择了395个在r波段亮于15等的面向晚型旋涡星系作为样本,研究了盘的颜色梯度与结构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盘的颜色梯度与盘的绝对星等(质量)无关;盘的颜色梯度与盘的尺度有关,越大的盘颜色梯度越陡;盘的颜色梯度与盘的颜色有关,越蓝的盘颜色梯度越陡;盘的颜色梯度与盘的表面亮度有关,越亮的盘颜色梯度越陡,并简单讨论了盘的颜色梯度与各结构参数的相关关系对晚型旋涡星系盘恒星形成历史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近期,济南市对已经实施了5年的《济南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制定了与之配套实施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该文分析总结了济南市修订土地收购储备规章的背景、依据和主要内容,以期对更好理解和执行新的规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峒室围岩松动圈震波探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利用地震波进行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与解析的原理和方法技术。通过在煤矿巷道松动圈震波测试的应用实例,说明了单孔检层与跨孔CT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围岩松动圈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大干沟以北地区造山后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于前泥盆系之上,其形成时代对限定柴达木盆地加里东造山作用的结束时间及晚古生代裂解作用的开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质谱仪(SHRIMP)方法,对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样品进行精确的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牦牛山组上段火山岩样品DG01和DG02中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平均年龄分别为403.6±5.1Ma和409±3.4Ma。综合前人研究认为,造山后牦牛山组伸展型磨拉石的形成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限定了晚古生代裂解的开始时间,也意味着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之前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7.
地理空间元数据和基于网络的数据分发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介绍了元数据、地理空间元数据的概念,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研究地理空间元数据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其次,论述了构建基于网络的数据分发方案的可行性,并就其中的关键技术实现做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个以地理空间元数据标准为依据,以Internet为依托的数据分发站点的整体设计方案以及实现这项技术还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航空重力异常解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郑崴  张贵宾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4):1275-1283
依据航空重力测量基本原理,构建了航空重力异常解算的卡尔曼滤波模型,将新息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器(IAE,Innovation based Adaptive Estimation)应用于量测噪声未知的航空重力异常解算.针对IAE滤波器滑动窗口宽度难以准确确定的问题,通过对多个不同滑动窗口新息协方差估计的加权平均,获得改进的IAE滤波器,该IAE滤波器不仅具有量测噪声自适应估计能力,还能实现滑动采样窗口的优化选取.试验结果表明,IAE滤波器可以降低因量测噪声统计信息不明引起的解算误差,改进IAE解算的重力异常误差约为1 mGal.  相似文献   
9.
为在露天矿山恢复治理过程监督管理中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文献阅读,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基于多源遥感技术的露天矿山恢复治理综合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矿山遥感样本特征以及其他专题数据,识别矿山损毁土地范围;利用中分辨率遥感影像(Landsat数据、高分数据)对植被光谱的响应特征,构建植被指数进行矿山恢复治理植被动态监测;利用星载雷达数据(哨兵数据)通过干涉分析,对矿山范围内地表形变动态监测。此外,还可结合无人机采集数据,开展矿山恢复治理倾斜摄影数据查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西两端分别有一个构造急剧转向的地区——构造结, 这里是探讨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场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比显示这2个构造结有: (1)相似的地貌景观; (2)相似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 即都缺失喜马拉雅沉积岩(寒武纪—第三纪); (3)结晶岩系中都有高压变质岩, 且在10 Ma以来均发生过深熔与混合岩化作用; (4)25 Ma以来, 特别是10 Ma以来两地都经历了快速剥露和隆升作用; (5)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接近, 分别为75 Ma和65 Ma, 均早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其他地区.这些相似性表明: 伸展拆离和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地表过程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西构造结快速剥露的主导因素; 因强烈剥露减压所致的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岩浆向地表减压处的流动在构造结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