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6篇
  免费   11457篇
  国内免费   2562篇
测绘学   3538篇
大气科学   2452篇
地球物理   3492篇
地质学   12808篇
海洋学   3169篇
天文学   267篇
综合类   1552篇
自然地理   2457篇
  2025年   321篇
  2024年   903篇
  2023年   989篇
  2022年   1326篇
  2021年   1570篇
  2020年   1254篇
  2019年   1307篇
  2018年   1161篇
  2017年   1082篇
  2016年   1095篇
  2015年   1368篇
  2014年   1265篇
  2013年   1491篇
  2012年   1618篇
  2011年   1567篇
  2010年   1542篇
  2009年   1398篇
  2008年   1433篇
  2007年   1343篇
  2006年   1321篇
  2005年   1038篇
  2004年   762篇
  2003年   551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Marinwobo fault, i. e, cataclasite, mylonite,mictosite and migmatitic granit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se rocks is due to the progressive metamorphism of the pyroclastics. The fluid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tamorphic process of these rocks in the Marinwobo fault,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is that the fluids not only result in the migration of the major elements of the deformation rocks, but also result in the volume loss of the deformation rocks in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Thus the migration laws of the major elem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rogressive metamorphic process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mass balance equations. Finally,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ass loss and volume loss of the different rocks the in Marinwobo faul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
应用LASGREMM模式 ,对淇、卫河流域“96·8”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报分析。结果表明 ,LAS GREM模式不仅能较准确地预报淇、卫河流域暴雨落区 ,而且可以进一步分析天气过程的特点及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The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s on lightning discharges were conducted in Naqu area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summer of 2002. The electric structures of thunderstor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discharges at initial stag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intracloud (IC) lightning flashes were polarities inverted in thunderstorms with tripole electric charge structure and occurred between negative charge region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hunderstorm and positive charge region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hunderstorm.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scharge processes in cloud with longer lasting time involved in Cloud-to-Ground (CG) lightning flashe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IC discharges.A lot of radiation pulses were produced in these discharge processes. Because the IC discharges took place at the bottom of thundercloud and were near the ground, they may produce more serious damage to equipment on the ground therefor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in lightning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监控技术的机器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虚拟现实技术(VR)与智能机器人监控技术协同作业的机器人系统,该系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建造具有良好交互性的人机界面,并且结合智能机器人监控技术,实现了虚拟监控操作。通过机器人系统,将虚拟操作结果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投射到工作现场,完成了实际作业,并以水下机器人检查钻井平台水下部分的焊缝工作为背景,说明了本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Windows 2003 Server提供的远程终端服务功能实现了多用户同时操作,远程终端多用户通过远程终端功能可以同时在远程终端服务上运行程序、保存文件和使用网络资源等,为业务应用提供了便捷.介绍利用Windows Server 2003远程终端(包括远程桌面和终端服务),开发了气象业务中多用户共享MICAPS20、雷达PUP产品及其它气象应用系统的信息服务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由多个震源机制解分析甘肃及边邻地区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震源断层面解的空间取向和断层滑动方向,由相应力轴张量在地理坐标系中的表达式,通过坐标旋转、代数平均可求得多个震源机制解的P、B、T轴参数的平均应力场。据甘肃及边邻地区的分区活动特征,将研究地区分为8个小区域,由各个区域内多个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力轴张量计算法,得到了各个区应力张量的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7.17”西北夏季沙尘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赵建华  张强  李耀辉  刘世祥  隆霄 《中国沙漠》2009,29(6):1221-1228
 对2005年7月17日发生在西北地区近20 a来夏季最强的沙尘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得到:①沙尘暴发生前,沙源处于高温控制下;②起沙是水平低涡和垂直涡叠加而成的一种类似于Benard对流泡的系统扫掠沙源的结果;③起沙主要发生在水平低涡移动方向的右部。  相似文献   
8.
基于植被动态的黄土高原生态地理分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甜  彭建  刘焱序  赵明月 《地理研究》2015,34(9):1643-1661
生态地理区划作为自然区划的新分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在认识地理分异规律及区域规划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生态地理分区多依据自上而下的三级演绎途径,且对于多分区方案的对比与优选缺乏定量化准则。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植被生长与恢复对缓解当地生态困境十分重要,因此以植被多年动态一致性特征作为分区合理性的评价指标,有助于准确揭示当地生境特点及分异规律。为此,选取热量类、水分类、地形类及地表覆被类共9个指标,采用自组织映射网络(SOFM)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黄土高原近30年来自然本底与覆被状况进行生态地理分区;并依循植被动态一致性准则,依据两步筛选法对多种方案进行优选,最终将黄土高原分为六大生态地理区。研究表明:黄土高原修正6分区方案在12个备选分区方案中效果最好;同时,修正6分区方案多年平均NPP离散系数最低,表明该分区内部离散程度最小。分区方案与既有分区方案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由于区划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整体区域划分更为清晰。对生态地理分区方案优选定量方法的探索,有助于提升自下而上生态地理区划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磁探测的发展,三维精细勘探为复杂地质模型的分析提供了有效工具,为了更精细地研究大地介质的特性,利用三维矢量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三维异常模型的Ez、Hz分量的响应特征。Ez分量对界面异常敏感,在界面处存在突变;Hz分量则在界面处不存在突变,但界面处出现Hz分量极值,对异常体的变化也有一定的灵敏度。同时,进一步提出采用上下两个测点的数据比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来获得稳定的传输函数。  相似文献   
10.
白龙江流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随着发生变化。本文根据白龙江上游4个站点的实测月径流量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集中程度与变化幅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在1965~1969年、1971~1984年和2002~2006年,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较强;白龙江上游集中度较小,集中度随时间的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流域自上游向下游,在不同年代集中期均表现为逐渐缩短的变化趋势。Cm、Cm-max和ΔR随时间增加而减小,Cm-min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龙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越来越低,逐渐由不均匀向相对均匀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