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17篇 |
免费 | 3288篇 |
国内免费 | 5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03篇 |
大气科学 | 657篇 |
地球物理 | 1089篇 |
地质学 | 3198篇 |
海洋学 | 913篇 |
天文学 | 49篇 |
综合类 | 324篇 |
自然地理 | 5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7篇 |
2024年 | 245篇 |
2023年 | 274篇 |
2022年 | 331篇 |
2021年 | 368篇 |
2020年 | 339篇 |
2019年 | 348篇 |
2018年 | 337篇 |
2017年 | 286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335篇 |
2014年 | 326篇 |
2013年 | 348篇 |
2012年 | 441篇 |
2011年 | 420篇 |
2010年 | 402篇 |
2009年 | 317篇 |
2008年 | 348篇 |
2007年 | 344篇 |
2006年 | 300篇 |
2005年 | 285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6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1934年 | 2篇 |
1928年 | 3篇 |
192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lthough Eddy Covariance (EC) technique is one of the best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energy and mass exchanges between underlying surface and atmosphere in micrometeorology, errors and uncertainties still exist without necessary corrections. In this paper, we will focus on the effect of coordinate system on the eddy fluxes. Based on the data observed over four sites (one farmland site, one grassland site and two forest sites), the effects of three coordinate system transforming methods (Double Rotation-DR, Triple Rotation-TR and Planar Fit-PF)on the turbulent fluxes are analyzed. It shows that (i) the corrected fluxes are more or less than the uncorrected fluxes, which is related mainly to the sloping degree of surface, wind speed and wind direction; and (ii) pitch angle has a sinusoidal dependence on wind direction, especially in the regular sloping terrain; and (iii) PF method is something like the simplification of TR or DR,and there are not obvious distinctions in correction in sloping grassland and flat farmland, but PF method is not suitable for uneven and irregular forest sites. 相似文献
2.
数字地名词典中的类型表达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地名词典中恰当地表达和管理地名的类型知识,有助于数字地名词典快速、有效地处理地名相关查询.为此,该文首先从数字地名词典的应用需求出发,分析类型在数字地名词典中的作用,进而设计一个地名类型本体模型.该模型表达了地名类型之间的继承关系以及对空间关系的约束.在本体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查询处理策略并进行了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数字航道\"动态监测平台中航标的各项信息与航标测绘数据的关联性,实现航标数据共享,优化现阶段航道维护性中航标测绘的工作方式和流程,从而实现利用数字航道航标信息提升航道测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航道维护测量成本。 相似文献
4.
两个大珠母贝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ISSR标记技术对我国两个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7条ISSR引物在两个群体中共得到91个清晰的扩增位点.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H= 0.2832, I = 0.4372,总的遗传变异中有21.54%的变异存在于两个群体之间,而78.46%的遗传变异是发生在群体内.海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PPB=91.21%,I=0.414 4±0.236 4,H=0.271 5±0.179 0)高于广西群体(PPB=82.42%,I=0.362 1±0.253 4,H=0.235 6±0.1837),广西群体的单态位点数(15个)明显高于海南群体(8个).NJ聚类分析表明两群体各自聚类成一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珠母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两群体间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5.
成矿带的展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而地质构造在重磁异常上有明显反映。为了研究秦岭造山带中段重磁异常与成矿带的关系,该文系统整理、处理了秦岭造山带中段已获得的重磁力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推断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讨论了结晶基底的起伏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矿床分布资料讨论了重磁场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成矿带的关系。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中段成矿带均分布在重、磁异常梯度带上或几组不同方向异常的交汇部位,尤其在局部重力高异常范围内及其边部梯度带上矿体富集。这一结果为研究秦岭造山带的地质演化、地质构造(尤其是深部构造)、断裂分布及下一步的成矿有利区预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泥楔是连接渤海和黄海的关键沉积体,在中国海域的沉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陆架边缘重要的“源-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分析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泥楔ZZ04柱状样的AMS 14C测年、沉积物粒度以及稀土元素含量等,探讨研究区稀土元素的控制因素以及泥楔沉积物的来源。结果表明,ZZ04柱状样的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物质组分相对单一,在剖面上,粒度自下而上呈现由细至粗的变化过程。稀土元素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显示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相对稳定的右倾“V”字型特征,为明显的陆源型特征。进一步将ZZ04与周围河流的稀土元素进行上陆壳标准化后对比分析可知,ZZ04与黄河的配分曲线较为相似,而与韩国河流以及山东半岛河流的配分曲线差异较大。此外,通过对稀土元素与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两者曲线的对比分析发现,2 ka以来,山东半岛泥楔的稀土元素分布受“粒度效应”的影响,泥楔的物源主要来自黄河。在现代海洋环流体系建立后,黄河携带的细粒沉积物沿着山东半岛北部沿岸流向东穿过渤海海峡进入黄海。在此过程中受到由南向北的黄海暖流的顶托作用,流速降低,导致大量细颗粒物质在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沉积,并形成“Ω”型的独特水下三角洲。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工程项目难免需要跨越断裂带。断裂带具有地震活动频繁、岩层错动等特点,这给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探明跨断层工程结构的敏感性影响因素,文章研究了不同基岩位错量、不同基岩错动速率、跨越断层角度、不同场地土类型和不同场地土厚度对上覆土层的变形破坏和竖向应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基岩位错会导致覆土层产生应力集中、破裂、滑动等破坏现象,这些破坏可能会引起土体位移,从而引发山体滑坡、地滑和地面变形等地质灾害的问题,将提高对地下管道、道路、桥梁等工程设施造成损伤破坏的风险。文章聚焦基岩位错造成地面沉降变形、塌陷等问题,发现随着基岩位错量的增大,不同场地土对覆土层的沉降位移、竖向应力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例如坚硬土基岩位错量2 m时比0.4 m时沉降变形和竖向应力增长5倍左右。此外,发现在跨越断层时选择以90°跨越断层,可以减小沉降变形和应力。相关研究旨在揭示上覆土层的变形破坏以期对不可避免的跨断层工程结构的变形以及抗剪切破坏加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号服务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得到广泛普及,在学术传播方面,能够有效地帮助期刊传播科学文化,增加期刊与读者群之间的“粘性”,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本文对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同时基于微信后台数据,对微信公众号取得的实践成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 微信公众号的创立是扩大受众范围、有效传播科学文化、提高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手段;② 微信公众号的科学定位、标题创意设计、内容创新以及广泛宣传是吸引公众、提高期刊知名度的必要举措;③ 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微信公众号实践成效显著。最后从重视微信用户体验、优化平台菜单设置、增加平台与用户互动及加大宣传力度等几方面提出打造品牌微信公众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海西沙海区5~6月份辐射通量研究--整体公式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南海西沙海区2000年5~6月海面辐射通量(包括太阳短波辐射、海面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和海面长波辐射)与云量、海温、气温、水汽压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建立了适合于计算南海西沙海区的太阳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海面长波辐射和海面反照度的经验公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经验公式计算的各辐射通量值与实测资料的误差较一般常用经验公式的计算误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在变化趋势上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紫外线诱导太平洋牡蛎雄核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诱导太平洋牡蛎雄核发育单倍体 ,本文研究利用紫外线诱导太平洋牡蛎雄核发育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强度为2 .8mW·cm-2 ·s-1的紫外线 (2 5 4nm)下分别照射 0 ,10 ,15 ,2 0 ,2 5 ,3 0 ,3 5 ,40 ,5 0 ,60 ,70和 80s后 ,照射 3 0s的卵子能够保持较高的受精率 (73 .5 % ) ;该处理组的D形幼虫发生率为 0。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此时单倍体率最高 (4 7.8% )。证明在强度为2 .8mW·cm-2 ·s-1的紫外线下照射 3 0s是获得雄核发育单倍体的适宜条件。研究还表明受精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随照射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遗传失活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前期停止。实验中各处理组均出现非整倍体。原因可能由于紫外线对卵子染色体遗传失活的作用程度不同以及光线对DNA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