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07篇 |
免费 | 6179篇 |
国内免费 | 12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69篇 |
大气科学 | 1498篇 |
地球物理 | 2094篇 |
地质学 | 6698篇 |
海洋学 | 1800篇 |
天文学 | 136篇 |
综合类 | 803篇 |
自然地理 | 16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3篇 |
2024年 | 529篇 |
2023年 | 608篇 |
2022年 | 723篇 |
2021年 | 894篇 |
2020年 | 717篇 |
2019年 | 763篇 |
2018年 | 643篇 |
2017年 | 592篇 |
2016年 | 648篇 |
2015年 | 714篇 |
2014年 | 680篇 |
2013年 | 814篇 |
2012年 | 831篇 |
2011年 | 865篇 |
2010年 | 830篇 |
2009年 | 741篇 |
2008年 | 793篇 |
2007年 | 758篇 |
2006年 | 704篇 |
2005年 | 610篇 |
2004年 | 401篇 |
2003年 | 317篇 |
2002年 | 352篇 |
2001年 | 250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储层流动单元是指影响流体流动的岩性和岩石物理性质在内部相似,在垂向上和横向上连续的储集带,它是基于油藏数值模拟的目的提出的,对于油气田开发,特别是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流动单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笔者在研究各种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简单的划分方法,该方法可直接从测井解释成果图上读取数据,求出存储系数和渗流系数,通过聚类分析划分出流动单元。该方法虽有不足,但简便易行,且在单一沉积微相中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改进的均衡滤波器在位场数据边界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边界识别是进行位场数据解释时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现有的边界识别滤波器存在识别边界发散和深部地质体边界模糊的缺点.本文提出增强型均衡滤波器,可有效地改善上述缺点.该滤波器是利用不同阶导数之间的组合来进行地质体边界的识别,并在运算中引入一种计算高阶垂直导数的稳定算法.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证明增强型均衡滤波器能使浅部与深部地质体的边界同时清晰地显示,且相对于其它边界识别滤波器能更加准确和清晰地识别出地质体的边界.最后将增强型均衡滤波器应用于实测位场数据的解释,根据其识别结果可容易地划分出断裂的水平位置及不同地层之间的界线,并能发现更多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3.
1961-2010年青海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青海省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高原近50年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采用偏相关及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青海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气候成因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 a来青海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它是热力、水分、动力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三类因子中,动力及水分因子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较大,而热力因子相对较小;区域分析表明,影响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盆地蒸发量的主导因子是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三江源区为相对湿度,而唐古拉山区为气温日较差。通过分析黄河上游可能蒸散量与地表水资源的关系发现,蒸散量对地表水资源的负效应十分显著,其中夏季蒸散量对于平均流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秋季平均流量对蒸散量的响应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白龙江流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随着发生变化。本文根据白龙江上游4个站点的实测月径流量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集中程度与变化幅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在1965~1969年、1971~1984年和2002~2006年,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较强;白龙江上游集中度较小,集中度随时间的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流域自上游向下游,在不同年代集中期均表现为逐渐缩短的变化趋势。Cm、Cm-max和ΔR随时间增加而减小,Cm-min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龙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越来越低,逐渐由不均匀向相对均匀转变。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条纹频率估计的干涉相位图二维高斯滤波方法。该方法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局部条纹频率,并用相位噪声的局部标准差评价噪声强度,从而控制滤波器参数实现自适应滤波,并采用仿真数据和SIR-C/XSAR在意大利Etna火山的干涉数据进行试验,将本算法与均值滤波方法和中值滤波方法以及Goldstein滤波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抑制干涉相位噪声,还能够很好地保持干涉条纹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太湖平原WJ孔矿物磁学特征以及晚第四纪海侵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古地磁和AMS14C定年结果,对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WJ孔进行岩性特征、矿物磁学、粒度分析及有孔虫化石研究,拟重建WJ孔记录的晚第四纪以来沉积环境演变过程与海侵事件,并探讨环境磁学参数对河口三角洲地区沉积环境演化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WJ孔可以划分为中更新世阶段I、中更新世阶段II、晚更新世、全新世四个阶段,沉积地貌环境分别为:河湖、滨海—阶地、河口坝—河口湾—潮滩与阶地、湖沼平原.WJ孔揭示了三次海侵事件,分别为中更新世晚期海侵,晚更新世MIS5海侵和晚更新世MIS3海侵.其中记录的MIS5e海侵最为强盛,MIS3后期也存在一次海侵加强事件.另外,滨海潮滩—河口坝环境的沉积物磁性特征明显,χlf、SIRM、HIRM等为显著高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