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2篇 |
免费 | 3037篇 |
国内免费 | 4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62篇 |
大气科学 | 601篇 |
地球物理 | 929篇 |
地质学 | 2993篇 |
海洋学 | 859篇 |
天文学 | 41篇 |
综合类 | 536篇 |
自然地理 | 59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3篇 |
2024年 | 178篇 |
2023年 | 250篇 |
2022年 | 374篇 |
2021年 | 375篇 |
2020年 | 331篇 |
2019年 | 367篇 |
2018年 | 296篇 |
2017年 | 321篇 |
2016年 | 255篇 |
2015年 | 315篇 |
2014年 | 265篇 |
2013年 | 367篇 |
2012年 | 451篇 |
2011年 | 416篇 |
2010年 | 434篇 |
2009年 | 386篇 |
2008年 | 350篇 |
2007年 | 374篇 |
2006年 | 328篇 |
2005年 | 288篇 |
2004年 | 222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102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192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天马山硫金矿是铜陵矿集区典型的层控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层状矿体中发育大量的矽卡岩矿物。为查明该矿床中矽卡岩矿物的类型及形成环境,探讨矽卡岩与硫、金成矿之间的关系,对主要的矽卡岩矿物开展了矿物学及矿物化学研究,并对矿石进行了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矿区内的矽卡岩矿物以石榴子石和辉石为主,其中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为主,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熔体系列(Gro0~18.73And80.54~99.00Spe+Pyr+Alm0.54~1.47);辉石以透辉石为主,其次为钙铁辉石,属于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Di62.35~97.65Hd1.89~36.27Jo0.31~1.55)。天马山硫金矿的矿物组合(钙铁辉石+透辉石)属于氧化型矽卡岩,表明矽卡岩形成于相对高温和高氧逸度的条件。石榴子石和辉石端元组分特征及辉石Mn/Fe值(0.02~0.07)具有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特征。矿石硫同位素具有岩浆源的特征,与区内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形成的矿石一致,而明显区别于喷流-沉积作用形成的矿石,显示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交代碳酸盐岩围岩形成大量矽卡岩,矽卡岩矿物的形成增加了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为晚期硫、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暴雨型洪涝灾害预警方法时效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接入实时降雨数据的暴雨型洪涝灾害临灾预警方法。根据时序分析模型由历史降雨数据和实时降雨数据分析识别异常降雨,并将异常降雨、地形起伏、高程和河网因素作为影响因子,构建暴雨型洪涝灾害风险指数,以"日"为时间尺度进行短时暴雨型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从异常降雨致灾角度出发,根据降雨的异常程度将暴雨型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为无风险、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和高风险5个等级,进而实现临灾预警,为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以广东省清远市2014年5月的洪涝灾害为例,接入5月21日至5月26日期间逐日降雨量数据,实现了临灾风险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六日内清远市阳山县中下区域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较大,与实际灾情相吻合,达到了较好的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农业景观保护是实现农业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农耕文明传承、乡村风貌维系、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乃至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本文借助对发达国家农业景观保护路径的长时间尺度历史回顾,总结归纳出农业景观保护路径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一般经历传统保护、应对保护、管制保护、治理保护和管护保护五个... 相似文献
7.
将全球分为15个研究区,用1900~2009年MW≥7.0地震目录,统计分析了各区大地震与月球交点运动周期的关系,得出15个研究区中有10个区,大地震存在统计意义上的18.6 a周期:活跃段为12.4 a,平静段为6.2 a;环太平洋地震带北、南、西、东4大区的大地震,不仅有这样的周期,而且其地震活跃段的时间存在一定规律.用第6个18.6 a(1991~2009年)期间的大地震,检验据前5个18.6 a(1900~1990年)地震目录所得18.6 a 周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发现有这种周期的地区多数的周期性是稳定的.大地震18.6 a周期的可能成因有: (1)18.6 a潮波通过调制日潮和半日潮调制大地震; (2)上地幔内流体的潮汐(地内潮)作用; (3)18.6 a潮波通过影响地球自转变化调制大地震. 相似文献
8.
闪电电场变化测量系统是目前用于闪电物理研究以及闪电定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提高测量系统的探测性能, 对于推动闪电物理以及闪电定位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 研制出探测带宽为10 Hz~5 MHz的新型闪电电场变化测量仪。并进行了实验, 标定了测量仪输出信号与电场变化信号在频域上的数值关系。利用三套测量仪系统对南京多个强雷暴过程展开同步探测, 利用获取的数据反演了负地闪电场波形。对探测到的58次负地闪波形特征进行统计, 与国内外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各个地区的负地闪预击穿过程和首次回击电场波形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青海赛什塘铜矿床内与成矿有关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透辉石及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早期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436~562℃,盐度为34 wt %~45wt%NaCl eqv.,代表了高温、高盐度岩浆流体;退变质阶段均一温度322~419℃,盐度为15wt %~39 wt%NaCl eqv.;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235~366℃,盐度5wt%~36wt%NaCl eqv..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以CH4、H2S、CO2和H2O为主.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高盐度的NaCl-H2O-CO2-CH4体系,在290~360℃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导致大量的金属硫化物沉淀,成矿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导致铜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该文旨在描述十年来我国\"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发展的大体轮廓。依据主题词选择、领域选择、期刊选择和论文选择的标准,以国内地理期刊上发表的96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并按期刊、主题词、研究方法、研究区域进行分类分析,进而从7大领域综述我国\"信息社会的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发现,十年来我国\"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呈现出研究不断深化、领域和主要内容全面化、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多样化的特点,据此探讨其研究趋势以引导未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