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篇 |
大气科学 | 30篇 |
地球物理 | 128篇 |
地质学 | 160篇 |
海洋学 | 31篇 |
综合类 | 39篇 |
自然地理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应谱的标定是抗震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模拟退火算法是基于模拟固体退火过程而提出的多参数优化组合方法。本文提出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设计反应谱的标定,并概述了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介绍了运用MATLAB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对反应谱进行标定的过程。检验了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场地相关谱标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给出了将其应用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设计反应谱标定实例。通过检验和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反应谱标定方法所给出的设计反应谱谱形真实地反映了原地震反应谱的特征,较客观的反映了场地相关反应谱的峰值和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2.
层状介质模型是对实际地质情况较为准确的近似。而在实际的数据处理过程中,以等效均匀介质代替层状介质,波传播的几何路径、介质速度的差别会使对倾斜界面位置的判断偏离实际情况。针对设计的理论模型和从测井数据提取的实际介质模型,笔者运用几何射线理论和波场数值模拟技术,定量计算并提取了层状介质模型和等效均匀介质模型两种情况下反射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偏移量。结果证明,等效均匀介质模型近似会造成对倾斜界面位置的判断不准确; 准确的速度模型是偏移归位研究的关键,应尽量使用由地震测井资料求得的瞬时速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弹塑性反应谱的研究,给出了求解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位移需求的基本步骤,并采用不同的R-μ—T关系计算了某15层混合结构的位移需求。结果表明:选取不同模型计算所得的位移需求有一定的偏差,偏差大致在25%以内,其中Newmark&Hall模型会较大幅高估结构的位移需求。通过比较,本文最终选取吕西林、周定松模型,其估计的位移需求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的偏差基本控制在30%以内,可以为工程界接受。对比分析不仅表明了选取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说明弹塑性反应谱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估计此类结构位移需求的方法,在混合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频衰减参数kappa是近场强地震动模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利用汶川地震的强震记录计算了主余震的kappa值,并分别给出了3种场地类别的kappa值随震中距和震级变化的统计参数.统计结果表明,水平方向地震动的高频衰减较明显;当震中距或震级较小时,部分强震记录的衰减缓慢;3种场地类别的kappa值统计结果均与震级和震中距有关,并随着场地类别的增大,相关系数相应增加.计算得到的kappa值离散性很大,本文在线性拟合的基础上给出了kappa的取值范围,这一范围基本控制在拟合直线两倍标准差之间.本文的研究结果对kappa值的估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覆盖土层场地地震断裂反应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有限元和拟静力的根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断层位错的覆盖土层场地地震断裂反应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中考虑了土层厚度、断层种类和倾角、软弱夹层以及土的非线性等因素,通过编制的程序计算了地表断裂位移,模拟了土层的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建筑物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中,原北川县城位于地震烈度达到Ⅺ度的极震区内,建筑物几乎破坏殆尽。为了对建筑物震害机制开展相应的研究,防灾科技学院科考小组于2008年8月中旬前往北川县城及周边区域开展了现场科学调查。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多种致灾机制共同作用于北川县城造成建筑破坏极为严重,建筑物震害指数基本上都在0.8以上,根据震害机制不同可以将县城区域划分为多个区域,不同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的建筑物震害机制之间存在差异,典型建筑物充分地体现了不同震害机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9.
地下采煤会引起地表沉降、变形,甚至引发山体、河堤滑坡等地质灾害。采动坡体的稳定性研究一直是采矿工程中实际关心的问题。该文首先介绍分析了概率积分法移动变形稳态、动态预测模型以及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单滑面采动坡体稳定性预测模型,提出了使用概率积分法结合Knothe时间函数对采动坡体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的方法,并使用C#及XML Schema语言编制了相关的计算程序。最后,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对采动坡体稳定性和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预测与分析,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得出了采动引起的坡体下沉是影响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在坡体拉伸阶段进行注浆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蛇绿岩记录了大洋裂解、俯冲消减和大陆增生的一系列过程,西藏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的蛇绿岩记录了青藏高原的地体拼合和隆升历史。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的东巧蛇绿岩十分发育,地表出露较好,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辉长辉绿岩和玄武岩组成。玄武岩呈多个露头产出,每个露头从十几平方米至数十平方米不等,辉绿岩呈脉状(或岩墙)产在玄武岩中。本文对东巧西出露的玄武岩和辉绿岩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室内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探讨了该蛇绿岩的成因以及形成背景。研究表明,辉绿岩和玄武岩属低钾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辉绿岩轻稀土含量略高于N-MORB,兼具IAT和N-MORB的特征;玄武岩轻稀土相比重稀土稍富集,具有E-MORB的特征。样品的Nb/U值(30~48)均大于地壳平均值(10)以及(Th/Nb)N值(0.58~0.86)均小于1,表明岩石未遭受地壳混染。辉绿岩和玄武岩3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值均显示较大的变化区间,结合前人班怒带蛇绿岩年代学的研究成果,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156~239Ma)代表蛇绿岩自身的年龄,第二组(37~141Ma)为晚于蛇绿岩形成的年龄段,推测其为后期的岩浆事件成因,第三组(277~2454Ma)为早于蛇绿岩形成的年龄,推测其成因为原始地幔中残留的早期俯冲板片所携带的地壳中的锆石。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对比研究,认为辉绿岩和玄武岩为弧后盆地玄武岩(BABB)。结合前人地幔橄榄岩的研究,本文认为东巧玄武质岩石形成于俯冲带(SSZ)的弧后盆地扩张时期,并受到俯冲带流体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