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5篇 |
免费 | 424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8篇 |
大气科学 | 206篇 |
地球物理 | 80篇 |
地质学 | 530篇 |
海洋学 | 151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大型尾矿库勘察工程施工中钻探,取样,水文,物探及其他测试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2.
3.
利用MM5模式对云南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强降水过程进行高分辨率模拟,通过下垫面植被的敏感性试验,考察云南气候要素(降水、温度、湿度、风等)对下垫面植被状况的敏感性,从而达到了解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在云南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与影响,以期提高对未来天气、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预测和评估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下垫面植被状况的改变对云南气候要素值的影响非常明显,这种影响一般在近地面至700 hPa之间;下垫面植被覆盖率的锐减,使云南降水范围、降水量、空气湿度急剧减小,温度、风力、蒸发能力、干旱指数迅速增大,加剧了云南的干旱化和沙漠化,最终将导致云南的天气气候和环境生态系统偏离本来的平衡状态和演变过程。但下垫面植被状况的改变对降水中心、冷(暖)中心、干(湿)中心位置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VIC及其汇流模型模拟了2006年5-9月全国0.5°×0.5°逐日径流深和土壤相对湿度分布,对淮河流域2006年汛期(6月28日-7月5日)强降水过程期间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渍涝灾害的分析.同时对流域主要水文站逐日流量(0.5°×0.5°)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实况作了对比分析;并且针对淮河流域不同空间分辨率(0.5°×0.5°及0.1°×0.1°)下主要水文站点的逐日流量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VIC模型模拟的径流深和土壤相对湿度分布与降水分布是一致的,模拟土壤湿度具有可用性.利用累计降水、径流分布和土壤相对湿度及流量变化可以监测渍涝灾害的发生;VIC模型及其汇流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实际流量的变化趋势,模拟流量对降水较敏感,细网格模拟流量在量值上与实况更为接近;模拟结果误差可能跟汇流模型中流域边界的确定、参数率定、气象强迫资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各行业、各部门存在的大量多源异构空间数据,严重影响了地理数据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交换与共享,为提高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能力,达到空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对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整合研究尤为重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整合、共享方式,并设计实现空间数据整合原型系统,该系统基本实现了空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相似文献
8.
9.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8月27日发生在浙江中东部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在高空急流右侧辐散区和低空急流左前侧辐合区相重叠的区域发生发展的。从大气稳定度方面看,代表站K指数为39℃,LI为-6℃,CAPE高峰值为2844J·Kg^(-1),表明整层大气非常不稳定。整个强降水时段出现了2种形态:前期(13—17时)多单体整体向下游传播,后期(17-21时)相对独立的多个对流单体沿着雨带传播。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对强降水过程输送水汽有着较好的互补关系。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配置为暴雨区提供了动力抬升机制。假相当位温的斜压不稳定环境有利于对流单体产生“列车效应”,从而产生强烈降水。 相似文献
10.
2018年以来,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连片矿山生态修复持续推进,针对矿区生态修复治理质量的动态监测评价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15-2021年亚米级光学卫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方法对韩江中上游流域8个县市区共计32个金属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质量开展动态量化研究,并重点分析典型矿区的修复成效.结果表明:① 研究期间各年份遥感生态指数与各指标分量间的平均相关度分别为0.74、0.68、0.64和0.76,均高于各指标分量,遥感生态指数对各指标分量的表征效果更好,能够综合反映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②2015-2017年韩江中上游研究区内矿区开采面积扩张了43.5%;遥感生态指数均值从0.61锐减至0.44,下降了27.9%.③ 2018年启动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以来,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出现了回升,从2018年的0.44增加至2021年的0.53,提升了20.5%.本研究成果可为生态修复治理部门开展矿区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