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尼7.9级地震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触发作用及动力背景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库仑静应力变化的概念,对青藏块体中部地区1997年11月8日玛尼7.9级地震及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应力触发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不同震源机制解计算结果表明,玛尼地震造成了昆仑地震断层面上10^-3MPa量级的库仑应力增量,该变化仅使得昆仑地震的发生提前了最长10年左右,表明当前地壳应变能水平可能并不很低。对照20世纪初以来全球7级以上强震频度和强度演化特征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关系,认为地球自转幅度衰减、变化频率升高是近期强震活动的重要控制因素。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发生,可能是地球自转持续加速阶段后期,青藏块体内部区域应力场逐渐强化,及玛尼地震应力触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ö�ά����Ԫ�о���ؿ��嶫��Ե�ؿǵ�ˮ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2001~2004????????????????嶫???GPS?????????вο?????任??????????????????????????????????????????????????????????????????????????????????????????????????????????????α??λ?????????????????????????任?ο???????????????????????????????????????????????????????????????????????????????????????????????????仯????????????????????????? 相似文献
4.
川滇地区断层活动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川滇地区16个跨断层形变观测点,将断层两盘作为不变形的刚体分析断面相对滑动与断层两盘地表点位相对位移的定量关系,计算了各测点的水平扭动量、垂直位移量以及两者之间的比值,并分析了其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地区20 多年来的大地垂直形变资料, 结合区域地震活动资料, 初步分析归纳了大地形变时空分布与地震群体活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南北地震带中南段之川滇菱形块体形变场中期动态演化图象与b 值等地震活动参数图象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 研究了形变场动态演化所揭示的区域现今构造运动的时空差异与反映地壳介质结构特性的b 值的时空分布变化、强震前后地震非均匀度值分布变化以及地震空区等的关系。结果表明: 强震前区域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地震活动参数的时空分布均具有一定的非均匀特征, 二者所反映的大区域应力场变化与介质结构的不均匀导致的强烈差异运动产生的应变能积累是强震孕育的主要原因。得出了一些利用大地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地震活动参数图象相结合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有益结果。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小波分析在地震重力测量数据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并采用基于样条函数的小波分析及其相应的Β小波分别计算了河西地区的重力变化资料,其结果如下:①小波分解可有效分离重力场时间变化的不同空间波长成分,更清晰地看清重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②河西地区重力资料分解结果表明:反映该地区浅部物质变化的重力变化高频部分和反映该地区深部物质变化的重力变化低频部分对永登Ms5.8级地震的反应不明显,而反映该地区中层物质变化的重力变化二、三阶小波分解结果对该地震的反应较明显。重力小波分解计算结果反映的密度变化深度与地震资料统计的震源深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8.
9.
对比研究了中国西部地区发生的6次中强地震前b值与C(n)值异常变化特征.6次地震前,b值和C(n)值都有异常显示.b值异常一般出现较早,最早出现在震前1年左右;C(n)值异常大多在震前半年至2~3个月出现.b值曲线异常形态一般不太典型,而C(n)值异常形态较典型,表现为峰值异常.地震前2种异常同时出现.还对计算上述参数的空间范围的选取及窗长和步长的选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