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篇 |
大气科学 | 4篇 |
地球物理 | 27篇 |
地质学 | 39篇 |
海洋学 | 2篇 |
综合类 | 2篇 |
自然地理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9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热力变质作用和超变质作用引起的岩石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区域热力变质作用和超变质作用能引起原岩中原生组分的重结晶,而超变质作用能引起原岩部分的或完全的重熔.低变质相特点是岩石的脱水和大部分自生矿物的重晶,同时,易溶元素,特别是金属产生很强的活动性.随着变质作用的增强,组成岩石的矿物被溶解,然后完全重结晶.在所有的带均能见到由变质分异所产生的矿化水流引起的交代现象.在这些作用的影响下,矿石物质大量迁移,导致造矿元素重新分配并富集. 相似文献
2.
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是随钻雷达常采用的信号形式。从理论上分析了线性调频连续波随钻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处理技术对线性调频连续波随钻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了信息提取。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实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4.
5.
宁镇地区燕山期侵入岩锆石U-Pb定年:长江中下游新一期成岩成矿作用的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宁镇地区3个典型燕山期岩体(安基山-伏牛山岩体、下蜀-高资岩体和石马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 MS锆石U-Pb定年,给出(109.1±1.9)~(101.6±1.1)Ma的年龄值,代表了这些侵入岩体的形成年代,为该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提供了精确的约束。宁镇地区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100~110Ma左右的中酸性钙碱性岩浆活动相关联,区内成岩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宁镇地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而长江中下游九瑞等地区的同类型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二者相差约25~35Ma;结合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板块活动特征对中国东部陆区成岩成矿的制约,这些年代学数据揭示出宁镇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及其成矿响应是中生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大规模岩浆-成矿活动的新一期成岩成矿事件,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应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拆沉-减薄事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岩石圈减薄从135Ma左右开始,可能持续到100Ma左右。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四川盆地及周边的245个宽频带台站2010年9月-2014年9月期间的远震记录,提取双台路径瑞利面波相速度频散资料,反演得到四川盆地20~120 s的高分辨率瑞利面波相速度及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在丰富区域地球物理基础数据的同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地壳上地幔变形耦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短周期(20~30 s)的相速度分布与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相吻合,作为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之间的边界——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对上述三个地块上地壳的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松潘-甘孜地块,特别是川滇地块中下地壳普遍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异常,表明中下地壳相对软弱;而四川盆地的中下地壳整体呈现相对高速,表明四川盆地具有相对坚硬的中下地壳.研究区域东南角接近北扬子地块与南扬子地块的缝合部位,呈现高速异常.四川盆地南部和东南邻区不同周期均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且快波方向较为一致,反映这些地区不同深度变形耦合较好.四川盆地西部、北部及东北部邻区,不同周期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变化较大,不同深度变形耦合较差.这些特征与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物质流动被扬子地块的高速地壳阻挡的宏观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8.
粒子加速器中高精度丝线绝对位置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子加速器中采用振动线技术进行共架单元上多块磁铁的高精度预准直,需要将振动线代表的磁中心引出进行共架单元之间的相对准直。为了获取以振动线为代表的丝线高精度空间绝对位置,本文对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进行点、线位置求解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单相机多站位的方法进行拍摄,通过标定板提供的高精度控制点坐标,采用自标定光束法平差对相机进行标定,并提出将空间直线离散成空间2点进行直线整体精确求解。对标定板上由2点组成的模拟直线进行测量验证,并与标定板提供的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空间直线位置获取精度优于5 μm。这表明了本文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丝线高精度空间绝对位置测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祁连县山阴凹槽锌铜矿是中国一个典型的铜多金属成矿区,但总体研究程度较低,目前尚未见到地球化学研究报道。笔者结合矿床地质探讨火山岩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与成因。成矿火山岩SiO2(46.96%~53.85%)、TiO2(0.90%~2.02%)质量分数较高,岩石以轻微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Eu轻微正异常、Ce轻微负异常为特征,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和N-MORB的双重地球化学特征。火山岩岩浆来源于被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形成环境为弧后盆地扩张环境。锌铜矿化的诸多因素,包括物质来源、容矿围岩和矿液通道等都与火山岩有关,锌矿主要赋存于硅化大理岩中,铜矿主要赋存于大理岩与片理化玄武岩接触带。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和“葵花8号”气象卫星资料,对2016年4—9月甘肃省陇东南地区出现的4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确立了强对流云团识别指标、追踪方法及预报指标,并对2018年部分个例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1)利用卫星B13通道(10.4μm)亮温值TBB≤238 K或B08通道(6.2μm)与B13通道亮温差△TBB<0 K双阈值作为强对流云团识别指标,可以准确识别出陇东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云团;(2)利用“逆向搜索法”、“面积重叠法”及对云团重心的计算,可以对强对流云团进行准确定位、追踪及移动路径外推预报;(3)建立的强对流天气落区判别指标对该地区短时强降水及冰雹落区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