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9篇 |
免费 | 1240篇 |
国内免费 | 4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篇 |
大气科学 | 1808篇 |
地球物理 | 296篇 |
地质学 | 448篇 |
海洋学 | 779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64篇 |
自然地理 | 2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9篇 |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137篇 |
2018年 | 114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141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149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82篇 |
2008年 | 149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保障我国油气运输安全?8月11日正式启动的“中石油平战结合油气输送北斗卫星监控指挥推广工程”,将运用我国北斗导航系统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分析了1994年盛夏东亚季风区垂直积分的平均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场,揭示出该时期东亚季风区存在四个强水汽泊;西太平洋、东涨、苏禄海、安达曼海和三个水汽汇:华北、长江中游南岸、南海南部。山西位于华北汇区中,盛夏降水的水汽是由安达曼海和莎经取西南气流,东南气流输送而来。 相似文献
3.
4.
在天然气管道网络系统的工艺设计方案中,对布站的站点选择主要取决于其运营成本的相互比较,但鉴于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关系,还必须考虑管道的输送能力和站点的容量等问题。对于这样复杂化的问题,利用网络流理论的最大流问题和最小费用的最大流问题,建立了输油管道最大输送问题的网络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为输油管道网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在天然气管道输送决策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雷达观测结果,发现近海海面上的水汽向上输送随季节而变化,由于季节的变化和不同的天气情况,海表面大气现象在雷达中有不同的显示,根据这些显示得到了不同的信息,由此而得出春秋两季海表面水汽向上输送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7.
2002/2003年与2003/2004年冬季爆发性增温期间的动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CMWF提供的60层气象场资料诊断分析了2002/2003和2003/2004年两个冬季的爆发性增温(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过程,比较了两次SSW期间高纬温度和纬向风的差异,计算了SSW期间的EP通量和剩余环流.结果表明:2003/2004年增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而2002/2003年则发生了波动;增温都是从平流层上层开始向下传播,但是2003/2004年高层极涡崩溃后迅速恢复,低层极涡恢复得慢,2002/2003年极涡在高层和低层都是缓慢恢复;SSW期间行星渡活动较多,2003/2004年极地EP通量的辐合引起东风长时间持续从而阻止了行星渡再次上传,而2002/2003年行星波则发生多次上传;2002/2003年SSW发生时高纬地区为下沉气流,没有形成环流圈,增温后形成逆时针的环流圈比2003/2004年偏低. 相似文献
8.
The coupling of upper ocean-benthic carbon dynamics in the ice-free western Arctic Ocean(the Chukchi Sea and the Canada Basin) was evaluated during the late July–early September 2003 using natural stable(13C) and radioactive(238U-234Th) isotope tracers. POC export flux estimated from 234Th/238 U disequilibria and dissolved CO2 concentration([CO2(aq)]) pointed out that the strengthened biological pump in the Chukchi Shelf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ed [CO2(aq)] and altered the magnitude of isotopic(12C/13C) fractionation during carbon fixation in the surface ocean. Further, d13 C signatures of surface sediments(d13Csed)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ose of weighted d13 CPOC in upper ocean(d13Csed =13.64+1.56×d13CPOC, r2=0.73, p0.01), suggesting that the POC isotopic signals from upper ocean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sediments, partly due to the rapid export of particles as evidenced by low residence times of the highly particle-reactive 234 Th from the upper water colum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probably exists an upper ocean-benthic coupling of carbon dynamics, which likely assures the sedimentary d13 C record an indicator of paleo-CO2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相似文献
9.
完善碳排放清单,是进行减排工作的基础,为了查明煤田火区对大气碳排放的贡献量,以煤氧复合作用学说为理论基础,从不同的研究思路出发,提出了烧失煤量法和排放通量法两种火区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在明确模型中关键参数“释放因子”“排放系数α”“排放通量”“排放系数β”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重点对各参数所对应的获取途径进行了研究论述:(1)释放因子通过在室内进行煤自燃模拟实验得出;(2)排放系数α通过煤岩吸附实验结合火区实地勘测得出;(3)排放通量通过对火区现场煤自燃气体排放及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得出;(4)排放系数β通过对遥感图像裂隙信息的提取得到。上述两种计算模型在我国乌达实验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对其可实现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海温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讨论了2022年春季我国的气候主要特征和成因诊断。2022年春季,我国季风雨带进程总体呈现偏早的特点。全国平均气温为12.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54 mm,接近常年同期,但旱涝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西南地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通过对同期的环流分析发现,对流层中高层形成的自乌拉尔山以北经青藏高原至中南半岛“-+-”的西北—东南向异常环流形势,使得低层风场上低纬异常偏东气流及南下的异常东北—偏北气流在西南地区辐合,有利于水汽向西南地区的输送和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的交汇,从而导致2022年春季西南地区降水的异常偏多。此外,自2021年秋季开始并一直持续发展的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是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偏多的重要外强迫因子,而拉尼娜事件结束的早晚会对春季西南地区降水异常产生不同的影响。2022年春季持续发展的拉尼娜事件使得上述异常环流型更为典型,更有利于西南地区的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