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篇 |
大气科学 | 14篇 |
地球物理 | 19篇 |
地质学 | 63篇 |
海洋学 | 6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1篇 |
自然地理 | 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冻融作用会影响污泥固化轻质土动力特性和结构特性。为研究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和冻结温度下的污泥固化轻质土动力特性及结构演化,对冻融循环作用后的污泥固化轻质土进行动三轴试验和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污泥固化轻质土动应力-应变曲线呈弱应变硬化型。污泥固化轻质土动强度和变形随着冻融次数(n)的增加和冻结温度(T)的降低而减小。经历前4次冻融作用后,对固化土变形和动强度影响较大,经历8次冻融循环后基本趋于稳定。冻融循环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本质上是对土体结构性的影响。固化土冻融结构势(mdσn)的变化规律与动强度类似,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和冻结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冻融循环次数是影响污泥固化轻质土动力特性和结构性的主要因素,冻结温度为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泥固化土用作路基填料,对于节约工程成本、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城市污泥固化土为研究对象,利用DDS动三轴仪,从干湿循环次数、初始静偏应力、动应力3个方面研究其对累积塑性应变及动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单独作用下,土体累积塑性应变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但与初始静偏应力耦合作用下对土体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不太显著。动应力对其影响较大,且存在临界值:当动应力小于临界值时,累积塑性应变呈现出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 当动应力大于临界值时,累积塑性应变在达到某一振次后快速增大,土体迅速产生变形破坏。干湿循环与初始静偏应力都会降低土体的动强度,但干湿循环在达到10次后,动强度将趋于平稳,不再受其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考虑干湿循环次数、初始静偏应力及动应力等因素影响的城市污泥固化土稳定型累积塑性应变模型,并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1962,9(8):455-458
The Lyman α night-sky glow has been studied using an absorption cell in front of a Lyman-α detector flown in a rocket at White Sands. The absorption of Lyman-α over a width of some 0.08 Å at half intensity was provided by hydrogen atoms in the cell, formed from the dissociation of hydrogen molecules by hot tungsten ribbons. The absorption reduced the intensity of the glow from above the rocket to 15 per cent and that from below the rocket to 2 per cent or less. The 15 per cent residual may be radiation from hydrogen in the exosphere with Doppler broadening, corresponding to a temperature of at least 7000°. 相似文献
4.
A procedure for the seismic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tunnels using recorded free-field earthquakes based on the 2.5D finite/infinite element approach is presented. The near and far fields of the half space are modeled by finite and infinite elements, respectively. Using the 1D wave theory, the nodal force and displacement on the near-field boundary are computed for each spectral frequency of the earthquake. Then, equivalent seismic forces are computed for the near-field boundary for the earthquake spectrum. By assuming the soil-tunnel system to be uniform along the tunnel axis, the 2.5D approach can account for the wave transmission along the tunnel axis, which reduces to the 2D case for infinite transmission velocity.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of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TCU068) are adopted as the free-field motions i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The maximal stresse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tunnel section under the P- and SV-waves are thoroughly studied by the 2.5D and 2D approaches, which should prove useful to the design of underground tunnels. 相似文献
5.
通过固化技术对盐渍土进行改良,使其成为优良的路基填料对于工程建设和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轻质固化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利用真三轴仪开展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中主应力比、含盐量和围压对其应力?应变关系、破坏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揭示了轻质固化盐渍土强度破坏模式,并建立了强度指标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斜率会随着中主应力比及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含盐量对其影响较小;含盐量对破坏应力的影响显著,当含盐量为4%时,破坏应力达到最大;不同条件下,轻质固化盐渍土会产生侧胀、锥形、斜裂、对角线的强度破坏形式;通过分析计算,建立了考虑中主应力比及含盐量等因素的轻质固化盐渍土破坏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的预测公式;通过对比表明Mohr-Columb强度准则描述轻质固化盐渍土强度偏于保守,容易低估土体的实际强度。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第三代空气质量预报模式LOTOS-EUROS(Long Term Ozone Simulation-European Operational Smog)对2018年中国长三角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地面观测值,验证模式对PM2.5长期特征模拟的合理性并探讨长三角地区P...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4.6引进了Mix积云参数化方案,可以将之前版本中的Emanuel和Grell方案结合在一起,以弥补单个参数化方案的不足。利用2016年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对RegCM4.6中Mix和Emanuel积云参数化方案模拟的东亚云量(Cloud fraction,CF)、冰水柱含量(Ice water path,IWP)和液水柱含量(Liquid water path,LWP)进行初步评估,计算了相关系数(r)、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平均偏差(Mean bias error,MB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以便为相关研究选取积云参数化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模拟的CF的MBE大致以胡焕庸线为界,西北部为轻微高估,东南部通常为低估。2种方案在夏季的模拟效果最好,冬季最差。Mix方案的MAE、MBE和RMSE的绝对值在四季普遍小于Emanuel方案。(2)模式明显低估了东亚的IWP,... 相似文献
8.
9.
10.
资本积累驱动下不同尺度地理空间的不平衡发展——史密斯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尼尔·史密斯是世界知名的人文地理学者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他在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地理学的资本周期运动、空间一体化与尺度推移等范畴,提出了实现平衡发展的途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为研究当代社会空间问题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分析框架和新的理论解释。其理论的核心是把地理空间视为生产资料、社会产物以及空间关系的总和,认为地理空间生产是特定时期资本增殖的重要方式。目前中国学者虽引进其部分理论,但整体了解还比较欠缺。本文将其理论概括和梳理为空间生产、地理尺度、美式帝国主义、绅士化4个方面,分析资本积累驱动下地理空间的不平衡发展过程,深度解析社会、空间与地理的尺度交错与互动关系,阐明资本周期运动、美式帝国扩张和绅士化的逻辑关联,最后以租隙理论为主剖析了城市尺度的资本周期运动。本文旨在为国内学者研究史密斯的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提供纲要和逻辑线索,并为中国城市化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