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6篇
  免费   5942篇
  国内免费   2235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4153篇
地球物理   4468篇
地质学   7545篇
海洋学   357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07篇
自然地理   309篇
  2025年   68篇
  2024年   493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491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592篇
  2018年   524篇
  2017年   651篇
  2016年   690篇
  2015年   736篇
  2014年   900篇
  2013年   947篇
  2012年   1025篇
  2011年   983篇
  2010年   867篇
  2009年   959篇
  2008年   654篇
  2007年   909篇
  2006年   892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430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7篇
  1979年   32篇
  1972年   9篇
  1971年   8篇
  1967年   7篇
  1966年   8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62年   5篇
  1958年   9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精确同位素地质测年结果表明,沂水岩群形成时代为2 760~2 700Ma,泰山岩群雁翎关岩组、柳杭岩组下亚组和孟家屯岩组形成时代为2 750~2 700Ma,均属新太古代早期;泰山岩群柳杭岩组上亚组、山草峪岩组形成时代为2 600~2 540Ma(被峄山岩套石英闪长岩和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侵入),济宁岩群岩浆锆石年龄(2 561±24)Ma,均属新太古代晚期。荆山群和粉子山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芝罘群碎屑锆石U-Pb年龄(1 658±32)Ma、(1 792±43)Ma,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云台岩群花果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800~740Ma,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Paleomagnetic determinations on lithologieal profiles of two paralleled long drillin gcores covering the past 130 kyr B.P., GT40 and GT60,from the Yanchi Playa in the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indicate that a series of pronounced paleomagnetic excursions have been documented. By correlating our results with published regional and worldwide reports 4 excursion events out of 10 apparent reversal signals (labeled from GT-1 to GT-10) were identified as excursion events coeval with the Mono Lake Event (28.4 kyr-25.8 kyr), Laschamp Event (43.3 kyr-40.5kyr), Gaotai Event (82.8 kyr-72.4 kyr) and the Blake Event (127.4 kyr-113.3 kyr), respectively. GT-9 correlates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Gaotai Event,GT-7 and GT-6 correspond to two stages of the Laschamp Event and GT-5 to the Mono Lake Event.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so-called Gaotai Event has not been reported as a pronounced paleomagnetic excursion in the Northwestern China. Every magnetic excursion event corresponds to paleointensity minima, anteceding those established abrupt paleoclimatic change events, such as the Younger Drays and the Heinrich Events (H1-H6). Here, we tentatively propose that these geomagnetic excursions/reversals can be viewed as precursors to climate abruptnes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stages when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shifted between a temporal normal and a negative period, the earth‘s magnetic paleointensity fell correspondingly to a pair of minima. Although more precise chronology and more convincing rock magnetic parameter determinations are essentially required for further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intricate coupling mechanism, these results may have revealed, to some extent, that the earth‘s incessantly changing magnetic field exerts an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onset of saw-tooth shaped abrupt climate oscillations through certain feedback chains in arid Central Asia or even North Hemispheric high latitude regions.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地震应急态势标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地震应急态势标绘元素的分类体系,并设计基于此体系的态势标绘元素的可视化符号库,此符号库包括:基元符号层、单元符号层和表现符号层。研究了态势标绘元素基于GIS的显示方法与实现流程,采用基于哈希表的虚拟图层控制器实现态势符号的显示管理。建设南京市地震突发事件救灾应急平台,在平台中实现态势标绘模块。通过实际应急演练,验证了本研究的态势标绘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杂岩作为存在于佳木斯地块西缘的牡丹江洋俯冲—增生的唯一直接记录,对限定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依兰和牡丹江地区出露的黑龙江蓝片岩和云母片岩分别进行了地球化学和40Ar-39Ar年代学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依兰和牡丹江地区的蓝片岩原岩均为碱性玄武岩,与 OIB的地球化学性质相一致,指示其形成于洋岛环境。结合作者在依兰地区发表的蓝片岩原岩结晶年龄为~288 Ma,表明在早二叠世时期,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存在古洋盆,即牡丹江洋。此外,在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中获得的云母片岩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187±2 Ma,其与变基性岩常常相伴产生,表明二者共同经历了牡丹江洋的俯冲消亡过程,因此代表了黑龙江蓝片岩的形成时代,即早侏罗世。综上,本文对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提出了新的解释,即:早二叠世,牡丹江洋一直存在于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早侏罗世,牡丹江洋向松嫩地块之下发生俯冲消减,进而造成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发生碰撞拼贴。  相似文献   
5.
卫星遥感器中的CO21.6μm弱吸收带通道测量信号可以反映CO2的近地层浓度分布,是温室气体卫星反演的重要通道之一。HITRAN数据库是建立卫星遥感CO2浓度算法依赖的重要分子光谱参数数据库,目前已经更新到了2012版,不同版本中大气分子谱线参数存在差异。本文利用逐线积分模式LBLRTM,研究了最近3个版本HITRAN数据库(04、08、12版)在CO2的弱吸收带通道上大气光学厚度、透过率的差异,发现04版计算的气体光学厚度普遍偏高,可对CO2造成约38 ppm的低估;08版本得到的气体光学厚度与12版本接近,反演相差2 ppm以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HITRAN数据库对整层CO2变化和近地层CO2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04版对整层和近地面大气的变化敏感性最强,并且放大了近地层信号;08版与12版对整层或近地层CO2的敏感度接近,两者经过卷积后得到的信号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Approximately 25 per cent of the glasses in two Apollo 14 soil samples and in the soils at two levels in the Luna 16 core have compositions equivalent to anorthositic gabbro. Reassessment of the non-mare glass components in the Apollo 11 and 12 soils shows that glasses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anorthositic gabbro are common to both; gabbroic anorthosite glasses are less common, and anorthositic glasses, rare. Anorthositic gabbro glasses have the same major element composition at all four sites, and resemble the Surveyor 7 analysis from a ‘highland’ site. Thus, strong presumptive evidence exists that material with this specific composition is abundant in the lunar highlands.  相似文献   
7.
西北太平洋Ms≥7.8级强震影响我国月季降水场的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现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地球流体力学的长波理论,研究了强震地热涡的长波运动特性;分析了西太平洋Ms≥7.8级强震与我国月降水场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强震相伴的地热涡尺度超过850 km时,它会向西退行,从而影响我国月季降水场的相应演变.利用上述结果,对2007年我国汛期降水分布进行了预报,实况证明此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以吐哈盆地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为例,利用U-Pb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计算含矿砂岩和顶底板泥岩的原始铀质量分数及变化系数,认为赋矿地层沉积时就存在铀的预富集,同生沉积碎屑岩和泥岩都是本区重要的铀源。结合古水文地质演化和碳-氧同位素特征,认为成岩期泥岩压榨水携带铀进入砂岩含水层,在砂岩中产生铀的预富集。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多源信息的数据特点,按照学科专题领域划分原则,同时兼顾GIS等信息技术在新兴领域中的应用,形成了一套适用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数据管理的多源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该体系遵循相关国际或国家基础信息标准及废物处置等行业标准,同时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兼顾GIS分析的思想,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满足核技术领域信息共享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热液型铀矿分布广泛。空间上,自北而南可划分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冀北-辽西、大别山北缘、长江中下游、扬子陆块东南缘、武夷-云开、东南沿海8个火山-侵入岩带和沽源-红山子、青龙-兴城、庐枞-栖霞、赣杭、武夷山、桃山-诸广、郴州-钦州、湘中、雪峰山-摩天岭9个热液型铀成矿带以及满洲里-额尔古纳、扎兰屯、伊春、金寨、天目山5个铀成矿远景带;时间上,从早到晚可划分出250~230Ma、228~205Ma、195~175Ma、165~150Ma、145~130Ma、126~115Ma、110~100Ma、97~80Ma 8个不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和早期深源高温、晚期浅源低温两个成矿系统,深源高温成矿系统可划分出11个矿床式,浅源低温成矿系统可划分出15个矿床式。勘查成果显示,热液型铀矿对岩浆岩的岩性岩相没有选择性,但与特定时期的岩浆岩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主要赋存在三叠纪花岗岩中,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主要赋存在早白垩世早期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中,而且晚期高侵位小岩体或火山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是有利的赋矿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