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66篇 |
天文学 | 3篇 |
出版年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地震预报研究的进展,人们对中期大气降水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即:在时间上多表现为“旱涝剧变——地震”;在空间上又常表现出“旱涝切变带——未来震中”的关系。因此震前几年的大气降水异常,通过负荷、渗透等有可能影响孕震过程。在中期大气降水异常的背景上,震前短期降水异常对地震的周期可能有 相似文献
2.
构造运动强烈、不断发生强震的云南地壳,可能经常有部分区域处于不稳定状态,外力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得以对地震活动显示出明显的调制效应。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级、7.2级大地震前的大量观测资料表明,云南地区,特别是澜沧—耿马附近地区又再次出现了类似1970年通海7.7级、1974年大关7.1级和1976年龙陵7.4级大地震之前,曾发生过的那种地表涝旱剧变和大气压力巨涨落现象。这种震前的外部异常扰动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在对应地震上也显示了很强的应验性,故其很有可能在云南未来7级大地震的监视预报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大陆8级巨震群体活动的盛衰起伏,紧随全球整体活动的变化而变,并明显地受到太阳活动长期变化的调制。就个体巨震孕育而言,其供能机制可造成周围数千公里构造应力场持续多年的剧烈增强。因此,对于震级为8级的巨大地震的预测问题,必须在极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中探讨。 相似文献
5.
6.
气压场剧烈涨落与四川强震爆发的基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孕震系统在爆发前夕的外敏性及外力的非线性作用为物理基础,对大气扰动下的地震爆发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不仅归一化了四川省有关台站近30年来的气压数据,而且还分地震带归纳建立了具有灾用价值的气压发震指标,这些自然共性的提示,既是对外力效应的认证,也丰富了短临地震预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1985年8月10—12日,云南省地震学会和云南省地震局综合预报研究室在昆明联合召开了“天文气象与地震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暨地震气象异常判定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五十余人。 云南省地震学会天文气象与地震专业委员会由主任委员黄更生(云南省气象局副总工程师)、副主任委员赵洪声(云南省地震局)、罗葆荣(云南天文台)及七名委员组成。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在1995~1996年云南地区发生的孟连西南7.3级,武定6.5级和丽江7.0级3次强烈地震的孕育过程中,近源区中小地震的异常增频特点和临震前大气压力的突变共性,并据此提出,强震的发生乃是地壳内外力涨落地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