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84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和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1984年我国大部地区降水比较调和,旱涝范围小,持续时间短。春季温度偏低,夏、秋季温度条件好,日光充足。台风、霜冻、风雹等灾害较轻。总的来说,是比较风调雨顺的一年。 (一)降水比较调和,旱涝范围小,持续时间短 1984年,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地区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及西南大部地区为200—1000毫米,西北的黄河以西大部地区为20—200毫米,北疆地区为150—300毫米。全国大部地区年降水量基本接近常年。南方大部地区较常年稍偏少,一般偏少不足2成,只有桂东北地区偏少3成左右;北方大部地区较常年稍偏多,一般偏多不足2成,只有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及河南中部地区偏多2—5成。 相似文献
2.
1996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偏弱,脊线位置初夏偏北,盛夏西端持续偏南;亚洲西风带后冬至初春经向环流明显发展,7月亚洲中纬度地区常有阻塞形势维持,500hPa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偏高,夏季南支印缅槽较弱。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英国气象局的5层大气环流模式研究冬季长期预报的技巧。即使用多年平均海表温度,也发现(平均而言)所预报的大尺度环流的某些特征与实际大气的演变相比较,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仍有小的但比较清楚的相关关系。利用实测的热带地区的海表温度资料则改进了五年中四年的预报。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相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海温资料,从单点来看, 不同来源的海温资料有较大差别, 但大范围的距平趋势较一致。在选取海温作为预报因子时, 以取区域平均或分析大范围的距平趋势为宜, 而且还要考虑作系统性的偏差订正。 相似文献
5.
6.
盛夏7月500hPa月平均环流场的EOF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951—1992年共42年资料,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展开方法,对7月亚欧地区500hPa 高度场进行了分析,根据前3个特征向量及时间系数将7月月平均环流共划分为5种环流型,并研究了亚欧地区7月环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降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