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9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篇 |
大气科学 | 131篇 |
地球物理 | 38篇 |
地质学 | 206篇 |
海洋学 | 80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31篇 |
自然地理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2.
本文以动三轴试验和原位测试数据为基础,以天津地区砂性土为例,探讨砂性土振动液化机理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判别砂性土液化,为高烈度地区重要工程建筑抗震设计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3.
4.
核磁共振通过测定体系中氢质子弛豫的T2谱来确定液态水的含量。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测定松散沉积物体系中的含水量,探讨了沉积物粒径、黏土矿物种类与含量、孔隙水盐度、温度及气体压力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由于不同介质体系中孔隙水表面弛豫机制不同,导致低场核磁测定松散沉积物中的含水量偏小。引入校正系数Cm对水量测试值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沉积物及孔隙水介质本身特性对水量测试结果几乎无影响,相对误差<0.5%,测试精密度<0.20%;温度变化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且呈负相关,温度从25 ℃降至1.7 ℃,水量测试值增加了10.71%;压力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与充注气体是否含氢密切相关,不含氢气体的压力变化对测试结果没有影响,而对于含氢气体如甲烷,水量测试结果随压力变化线性增加,甲烷增加到5.05 MPa时,测试结果增加了12.15%。因此,在采用该法测量甲烷水合物生成分解过程中沉积物孔隙水的变化时,必须考虑体系的温度、压力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恒温恒压条件下监测的含水量变化能够准确指示甲烷水合物生成分解的微观过程,可望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分解微观动力学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8.
汝阳竹园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阳竹园沟钼矿床位于河南省汝阳县南部的太山庙复式花岗岩体北东侧第二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γ53-2)岩体内接触带.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矿区构造、岩体、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体呈似层状分布,其形态、产状受第二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γ53-2)岩体形态、产状影响较大,说明竹园沟钼矿床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成因上均与深部同熔型花岗岩浆有关,矿床成因为斑岩型钼矿.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的提出,对以后区域上花岗岩基分布区的找钼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我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及其对应的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研究成果。EPECE和普通寒潮是冬季影响我国的两类不同时间尺度大型冷空气活动,对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梳理和深入理解是非常必要的。最新研究进展可概括为如下:(1)基于极端低温站点的范围和极端低温过程的持续性特点,客观界定了我国冬季EPECE。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是冬季EPECE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关键环流系统。同时,鉴于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重要应用意义,建立了客观识别方法。(2)从前兆信号、环流演变、阻塞高压和反气旋式波破碎活动的角度,揭示了EPECE和普通寒潮事件之间的关键区别。全国类EPECE的发生具有一周之前的前兆信号,而普通寒潮并不存在这么早的前兆信号。EPECE以从乌拉尔山到东北亚的广阔区域的阻塞高压活动为关键特征,而普通寒潮则主要以区域性阻塞高压为其主要特征。这两类事件对应的阻塞高压活动的差异可由天气尺度波破碎活动的差异加以解释。(3)最新的研究解释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形成和维持的动力学机理。基本流场对位涡扰动的正压作用是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形成和维持最重要的动力学机制。基本流场通过变形场作功和线性平流使大型扰动维持和向下游发展。与阻塞高压不同,非线性作用并非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