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地理研究所三十年的科研工作进行了回顾。其中对科研工作的发展按四个时期作了简要分析。重点介绍了为生产和建设服务的工作,扼要总结了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最后阐述了实验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球-大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平衡是它们的热量平衡的重要粗成部分,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转换过程、地球和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动态、气候形成的规律性以及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实际的或理论性问题的综合探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海底地磁日变观测磁力仪布放、工作、回收的安全性,指导布放回收系统设计,开展磁力仪布放回收过程的动力学计算研究。借助仿真分析手段研究获得不同的缆绳类型、重力锚重量、浮球大小对布放回收过程的影响程度,由此设计了系统参数并进行仿真校核。仿真结果表明,海流、浮球尺寸和重力锚重量是布放回收重要的影响因素。所提的仿真计算方法可为海洋潜标布放回收的力学计算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影响页岩气藏改造效果的核心参数是储层的压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有效准确估算压裂改造体积有助于评估压裂效果.水力压裂过程中微地震事件点分布状态不规则,传统的SRV计算方法通过外接规则几何体进行计算,相应结果误差明显,进而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来降低结果误差...  相似文献   
5.
太阳高度角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海 《气象》1977,3(4):27-28
一、太阳高度角在太阳辐射测量中的意义 太阳以平行光束射向地面,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就是太阳高度角。 我们知道,一日内中午最热,早晚比较凉,就是因为早晚太阳高度角低,中午太阳高度角高,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角增高而加大的缘故;一年中冬季最冷,夏季最热,也同样是冬季太阳高度角低,夏季太阳高度角高的缘故。因此,太阳高度角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地球大气的长波辐射差额是大气中辐射能量转换的支出部分,是研究大气以及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差额乃至热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的重要因子,故对大气中的天气过程有一定的意义。以前关于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的研究多是着重于对半球范围和纬度平均状况的讨论。东亚地区,无论在地理位置方面还是在地形和气候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其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不会同于北半球的纬度平均状况。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深部地层岩石坚硬、研磨性强,运用常规手段钻进,单只钻头进尺少、寿命短且机械钻速较低。应用液力衡扭矩提速工具,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显著提高了机械钻速和单只钻头的进尺。通过达深16井的现场试验证明,该工具能够使钻头的破岩方式在剪切的基础上附加机械冲击和高压水力脉冲,有效提高PDC钻头剪切岩层的效率,为深井提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受东部边界郯庐断裂和西部边界太行山前大型走滑断裂的影响,渤海湾盆地中部歧口凹陷区处于伸展与走滑共同作用的地区,利用最新连片采集的超大面积地震资料开展构造研究,发现该区古近纪在发育伸展构造的同时也发育走滑扭动构造,该类构造与古近系内伸展构造共存.在剖面上依据基底和盖层中断裂组合的不同可以分为4类构造样式:走滑一复杂断裂褶皱型、走滑一简单花状构造型、逆冲一简单花状构造型和走滑一挠曲褶皱型.同时,扭动构造带不仅对盆地基底物性的改造有着有利影响,还控制了古物源的入口方式和有利砂体的展布.在前第三系、古近系和新近系构造层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有利油气藏,其中古近系挠曲背斜、大型断鼻和地层岩性油气藏以及新近系逆牵引背斜和断鼻翼部都是重要的勘探领域.近两年沿走滑扭动带及其两侧进行的油气勘探已获得成功,对该带研究具深远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造层序和沉降史分析表明,歧口凹陷在新生代具有显著的幕式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经历了古近纪裂陷期和新近纪裂后期二个构造活动期、古近纪的裂陷Ⅰ幕和Ⅱ幕、新近纪的稳定热沉降幕和加速沉降幕四幕构造运动。结合凹陷内部重要的构造转换界面、结构和构造演化特点,以及各阶段构造样式和油气成藏聚集规律,将歧口凹陷划分为四大含油气系统:孔店断陷-潜山型含油气系统(Ek)、歧口陡坡断阶型含油气系统(Es)、歧口缓坡断阶型含油气系统(Es1+Ed)、歧口坳陷型含油气系统(N)。通过构造组合样式和油气聚集关系研究,建立了凹陷内部掀斜断块-地垒潜山和凹陷边缘断阶-古隆起披覆潜山构造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玉海 《气象》1976,2(11):5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