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293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综观世界各国160多个国徽,真是五彩缤纷,各种图像体现了各国人民的意志和爱好。特别是濒临海洋的国家,会很自然地用蓝、白相间的波纹或蔚蓝的色彩在国徽上描绘现实的海洋世界。如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圭亚那、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图瓦克、西萨摩亚、安堤瓜和巴布达等国的国徽,均表示本国面临大海,海洋在这些国家占有重要地位。中美洲5国(洪都拉斯、危地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传感器是信息转换的关键部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要探索自然、研究物质物理、生产自动化、治病、环境控制等等,如果没有传感器及时将客观的信息变为可供不同目的使用的信息,而单纯靠有限的高级传感器(人的五官)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传感器已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3.
海底矿产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现有的海底矿产资源调查设备进行了综述和评论。介绍了有关的问题及调查设备以及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5.
极地海域作为海洋中极具战略地位和影响力的关键地区之一,越来越受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关注。拖曳作业是开展海洋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极地冰区开展拖曳作业往往受天气、海冰、调查装备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还面临各种突发问题,可能影响考察任务的顺利实施。我国极地考察在开展冰区拖曳作业中经历了从冰区边缘试探到密集浮冰区实践,从结构简单的拖网采样到系统复杂的地球物理综合调查,通过不断的探索试验,积累了丰富的极地冰区考察实践经验。本文总结了我国在极地冰区开展拖曳作业中遇到的主要风险,开展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同时对比和借鉴国外的相关考察作业经验,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今后在极地冰区开展相关调查作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是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是未来找矿靶区预测的不可或缺的技术。大数据-三维成矿预测研究面临机遇与挑战,其涉及的地学大数据除了数据来源众多、比例尺不同、数据量大、非结构化管理、时效性强、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协同管理等复杂特点外,还必须具有适应进行三维建模及空间分析的数据结构。本文分析了地学空间大数据的特点,对多源地学综合信息的管理需求进行研究,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建立了可满足三维成矿预测需求的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模型,并依据实际划分为勘查控制钻孔地质数据库、空间属性数据库和地球物理数据库,各数据库可在多源地学空间索引库的支持下协同工作。本文以大数据应用的典型实例--钟姑矿田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了矿田内勘查成果资料,建立了钟姑矿田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控矿要素的有效提取,可进一步支持三维成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可有效管理地学空间大数据,是大数据-三维成矿预测的重要解决方案,是进行三维成矿预测的重要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吉林中部平原区地下水温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分析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以及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3组含水层,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1年的近20年间,地下水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于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地下水温度呈上升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而地下水活动和大气降水的增强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孔隙承压水温度的上升作用更加明显;对于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其温度呈上升变化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普遍超采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在近期海相沉积的软粘土层上,采用砂垫和砂井结合(即混合砂地基),上部结构施工前不进行堆载预压的办法,修建多层砖房的设计和施工。1979年夏动工,1981年冬竣工交付使用,近三年来使用情况良好,未发现异常变形,达到预期效果,施工简便,经济效果显著,是砂井排水固结处理软粘土地基,应用在房屋建筑上成功的一例。  相似文献   
9.

滑坡直接转化而成的泥石流通常比滑坡本身运移距离更远,波及范围更广,危害也更严重,但目前相关转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2020年10月20日位于白龙江左岸、甘肃省舟曲县的虎家崖暴发小型泥石流,侵入省道313,威胁毗邻村庄。通过现场调查、室内岩土试验、遥感解译和降雨资料分析,本文对虎家崖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运移及堆积特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浅层滑坡失稳并直接转化为泥石流的主要特征、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理,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虎家崖上游狭长沟道堆积体受到长达19 d、累计98.5 mm的持续性降雨的激发而发生慢速滑坡,区域强震造成的坡体结构损伤对滑坡发育也有贡献。(2)滑坡后段与滑坡前缘的剪出部分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但中段滑坡体则维持剪切滑动。(3)转化过程受滑坡前缘剪出土体饱水程度、沟道坡度与落差以及地表径流等因素的影响。(4)虎家崖狭长沟道后缘可能因毗邻泄流坡滑坡活动牵引而破坏,同时上游沟道残余滑坡体与灰岩崩塌体、出口右侧残余滑坡体可能受降雨、地震等激发而失稳,再次转化为泥石流,威胁沟道下方虎家崖村和省道S313。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