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地球-大气系统和大气的辐射平衡是它们的热量平衡的重要粗成部分,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转换过程、地球和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动态、气候形成的规律性以及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实际的或理论性问题的综合探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利用卫星云图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月、旬有效辐射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期间6个热源点的地面有效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有效辐射和天空遮蔽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青藏高原的有效辐射值F可以近似地用天空遮蔽度一个物理量来表征。如果取用TIROS-N气象卫星一日两次的红外云图照片得到的卫星平均云量n_1作为天空遮蔽度特征量的话,则F和n_1之间满足经验关系式:F=a_1-b_1n_1~(1:7)。经验系数a_1和b_1不随地点而变,月值和旬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0,均方差分别为19和31卡/厘米~2·日,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分别为9.0%和13.0%。利用这个关系式按2°×2°的经纬网格计算并绘制了1979年5—8月整个青藏高原月的和旬的地面有效辐射分布图。 相似文献
5.
6.
青藏高原地面长波辐射经验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面长波辐射是地面辐射平衡中的一个重要分量,特别在青藏高原,地面有效辐射和辐射平衡具有大致相同的量值,因此,高原长波辐射的研究对于高原地面辐射平衡和加热 相似文献
7.
利用卫星云图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月、旬辐射平衡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期间获得的地面辐射资料和从TIROS-N卫星云图照片得到的云量和地面冰雪覆盖资料,采用2°×2°的经纬网格,计算并绘制了青藏高原1979年5—8月的月、旬辐射平衡分布图.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辐射平衡高中心往往出现在35°N以南83°—93°E的地区内.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藏高原夏季晴天大气热辐射的定时观测资料,计算了高原大气的视放射率,并和水汽、CO_2和O_3混合层的放射率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高原的大气视放射率在白天系统偏高,偏高值在中午前后达到最大,平均为0.10,占混合层放射率的15%,相当于0.06卡/厘米~2·分。计算还表明:大气视放射率的测量值和用温度作变量的Swinbank型经验公式计算值之间的差异不管是在高原还是在平原都具有相同的日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10.
太阳直接辐射光量子通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换算成光量子通量密度,取用了一个简单的大气模式,计算了各种太阳高度、地面气压和大气浑浊度下太阳直接辐射中的光合有效辐射能量通量和光量子通量,从而得到了单位光合有效辐射能量所具有的光量子数。结果表明:这个数是比较稳定的。在平原地区,10—90°的太阳高度范围内,1W.m~(-2)的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具有4.72±0.11μmol.m~(-2).s~(-1)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本文还采用北京地区四个季节定时的太阳直接辐射分光测量资料和高原观测资料检验了模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