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篇 |
大气科学 | 39篇 |
地球物理 | 21篇 |
地质学 | 71篇 |
海洋学 | 26篇 |
综合类 | 22篇 |
自然地理 | 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应用录井、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萨尔图油层Ⅰ砂组的沉积微相,并采用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分析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利用拟合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萨尔图油层Ⅰ砂组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其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已有的勘探成果也证实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结合构造发育情况,预测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深水重力流沉积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为例,通过岩芯描述、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物性数据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沉积、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以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据此建立了湖相深水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7段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和残余粒间孔,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限制性水道中沉积的砂体由于具有强的抗压实能力、少的伊利石和碳酸盐矿物含量以及较多长石、岩屑溶蚀孔隙,储层质量最好。不同沉积环境中的砂岩在颗粒粒度、分选、沉积厚度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影响成岩作用类型与强度综合控制储层质量。研究成果可为相同类型储层的预测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毛颚类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9月—2007年8月胶州湾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毛颚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摄食、生物量、生产力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毛颚类3种: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拿卡箭虫(Sagitta nagae)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其中强壮箭虫全年出现,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年平均密度达到45.3ind/m3;拿卡箭虫和百陶箭虫在秋、冬、春季出现,年平均密度分别为0.17ind/m3和0.35ind/m3。通过推算得到胶州湾毛颚类年平均生物量为107.92mg/m2,年平均生产力为1.47mgC/(m2·d),占浮游动物总生产力的11.6%。毛颚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在冬季达到全年最大值,分别为5.71%和83.47%,在春季、夏季、秋季毛颚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摄食压力分别为0.67%、0.08%、6.48%,对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27.00%、2.48%和48.88%。由此可见,在冬季毛颚类的摄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等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造演化、沉积砂体、铀源和氧化还原特征研究,结合土壤氡气测量和最新钻探成果,分析花海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构造演化分析认为晚白垩世-古新世的抬升剥蚀阶段为有利铀成矿阶段,北部斜坡带为砂岩型铀矿的有利成矿构造。初步厘定下白垩统赤金堡组、下沟组为主要含矿目的层,沉积类型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为主。花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箕状断陷盆地,缓坡带发育河流三角洲相为主,陡坡带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相为主。综合分析认为花海盆地北部斜坡带具有稳定的构造背景、丰富的铀源条件和有利的砂体,富含有机质和油气等还原剂,发育氧化还原带和土壤氡气异常带,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认为有利构造部位、有利砂体和土壤氡气异常的叠合区为找矿潜力较大的区域。经钻探查证,首次在花海盆地发现矿化孔,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具有一定的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8.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浊积体含油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和热点研究领域。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发育一厚300余米、面积约140 km2的浊积砂体,其上下岩性均为深湖—半深湖相暗色细粒沉积物。文昌组是该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具有形成岩性油气藏的物质条件。以地震资料为主,结合地质和测井等综合技术,对该浊积体的含油气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浊积体具有低频振幅能量增强、高频振幅能量降低的特点;同时AVO异常,在浊积体下部表现出同相轴下拉现象。EP17 3 1井钻遇该浊积体边缘,在浊积砂体深度(4 552~4 642 m)出现异常高压。这些特点都是含油气的表现。因此,该浊积砂体是有利的勘探目标,也是该区获得油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