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篇 |
大气科学 | 55篇 |
地球物理 | 25篇 |
地质学 | 11篇 |
海洋学 | 15篇 |
综合类 | 12篇 |
自然地理 | 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春季切变类冰雹发生条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以 1996年 12月 31日和 1981年 5月 1日为例 ,对冬、春季节发生在江苏的较大范围的切变类冰雹天气过程作了对比分析。结果指出 ,无论冬季或春季当高原东部有深槽东移 ,冷暖空气在江淮地区交汇 ,地面抬升系统为暖切 ,并有大气层结不稳定 (Δθse( 50 0 - 850 ) <0℃ =中心和较强的风向和风速垂直切变、85 0hPa西南急流轴、85 0hPa最大水汽通量轴线、5 0 0和 85 0hPa正涡度中心等相配置时 ,就可能导致江苏地区较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广西钦防结合带是厘定钦杭构造结合带西南段构造位置的关键所在,该带发生了华南内陆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地震——1936年广西灵山M6(3/4)地震,因此该区域也是研究华南板内地震成因的理想场所.本文展示了一条自北西向南东、跨过广西钦防结合带和灵山地震区的宽频带大地电磁探测剖面,利用三维反演技术获取沿剖面的电阻率结构模型,结合地质、重力、波速比、GPS和大地热流等成果,对钦防结合带主要断裂的深部延展形态和构造属性进行了综合解译,结果揭示:(1)峒中-小董断裂、防城-灵山断裂东支、合浦-北流断裂东支均为超壳深大断裂,深部发育壳幔韧性剪切带,其中峒中-小董断裂和合浦-北流断裂东支分别为倾向北西和南东的电性分界带,防城-灵山断裂在上地壳呈现“花状”构造样式,深部为向东南缓倾斜的电性分界带.(2)峒中-小董断裂西北侧的湘桂被动陆缘具有成层性的电阻率结构和相对稳定的布格重力异常值,符合扬子地块东南缘局部破坏的准克拉通构造属性,其东南侧的钦防结合带和云开岩浆弧呈现电性结构高低阻混杂、高起伏布格重力异常的特征,揭示该区属于历经多期次构造演化改造的物质组合属性;钦防残留洋盆下方的巨型高阻体可能是华南洋消亡、... 相似文献
3.
近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们跟随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来到北京特大暴雨受灾山区灾后重建工作现场进行了报道,\"23.7\"特大暴雨洪灾发生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提高站位、靠前服务,发扬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院已投入240人,逾3500人次,用空间大数据技术支撑防汛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结合遥感卫星数据,搭建受灾区二维、三维一体的时空大数据平台,包括应急救灾、选址测绘、开展实地选址测绘,防洪沟设计数据支撑、安置房的竣工测绘,同时还做了淤积量测算、洪水淹没分析、山区流域单元划分等,为应急指挥决策、灾后处置、调查评估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4.
渤海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2年渤海6个海洋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采用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Hg、Cd、Cu、Pb、Zn、As共6种重金属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倾倒区沉积物中As、Zn、Hg、Pb富集度相对较高,Cu和Cd富集度较低。其中,黄骅倾倒区(C1区)和天津港倾倒区(C区)As富集显著,为较高和中等污染程度;葫芦岛港倾倒区Hg、Zn、锦州港倾倒区Zn富集达到中等污染程度。渤海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排序为AsCdHgPbCuZn。其中具有较高潜在生态风险的重金属为Hg、Cd和As,分布区域在葫芦岛港、锦州港和黄骅港倾倒区。 相似文献
5.
缀锦蛤亚科(Tapetinae)贝类线粒体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线粒体16S rRNA和CO Ⅰ序列扩增和测序方法,对隶属于缀锦蛤亚科5属7种动物进行了系统学分析。经ClustalⅩ多重比对和PAUP4.10软件分析,得到种间序列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邻接(NJ)系统树。实验数据显示,缀锦蛤亚科为遗传连续的同源类群,其中的浅蛤属(Gomphma)、缀锦蛤属(Tapes)和蛤仔属(Ruditapes)亲缘关系较近,结果与Fischer-Piette等(1971)的缀锦蛤亚科的分类方案基本一致。另外,菲律宾蛤仔R.philippinarum和杂色蛤仔R.variegata是蛤仔属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的一个组群,尽管两种贝类有明显的重叠分布区和相近的贝壳形态,但二者间的16S rRNA和COⅠ序列遗传距离均达到了物种间差别。结果支持庄启谦(2001)有关菲律宾蛤仔与杂色蛤仔的形态分类及分布区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广州市户籍贫困人口总量增加,贫困阶层种类由单一走向多元,新增种类中的下岗失业无业、在业低收入者成为救助对象主体.救助对象从基本没有收入的个体为主拓展到有少量收入的家庭为主,贫困深度降低.受到历史继承、单位制和工业企业改革、住房市场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户籍贫困人口区际空间分布和集聚的相对差异增加,贫困人口在内城外围区集聚程度明显增加,并在大都市区形成绝对改善区、相对缓解区、变化微小区、相对加重区和绝对加深区5种地域类型.对少数贫困 相似文献
7.
利用FY-2C卫星tbb资料、常规资料以及NCEP 1°×1°的6h分析资料,对2006年9月20日夜陕西省榆林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存在一支较强的偏南气流,该气流北伸的位置与暴雨的落区有关;tbb的最低值与暴雨中心对应较好;暴雨前期,850hPaθse场呈典型的“Ω”型;850hPa和700hPa的西南气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暴雨发生时,暴雨区基本位于或接近于螺旋度的大值区。 相似文献
8.
应用WRF V3.5中尺度模式,对陕西省2013年7月12~13日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设计了降低地形和减少水汽含量2个敏感性试验,探讨了地形和水汽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反映出了主要雨带的形状,但模拟的降水量存在偏差,其可能原因是初始场不能合理反映大气实况;(2)嵌套区域d02的地形高度降低至原始高度的1/3后,107°E~109°E范围的散度垂直剖面呈辐合—辐散的双重结构,暴雨区上空中低层假相当位温梯度变大,垂直上升运动增强,进而改变了降水的强度和范围;(3)将初始场中暴雨区南面的水汽含量减少20%后,水汽通量散度极值中心值减少1/3,进而导致模拟区域的雨量减少了58%,表明偏南水汽的输送对本次暴雨雨量有显著增幅作用,暴雨过程中水汽聚集程度是判断暴雨过程雨量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