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三疣梭子蟹家系系谱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个微卫星标记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6个家系进行系谱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6个微卫星标记在6个家系中显示了高度的遗传差异,6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Pot09位点0.6045,Pot14位点0.6072,Pot17位点0.8130,Pot18位点0.6870,Pot25位点0.7839,Pot42位点0.6330。6个多态性位点共发现了3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4~8个之间。不同位点共发现7个家系特异性等位基因,2#和3#家系中各发现2个,1#、5#、6#家系中各发现1个,4#家系未发现特异性等位基因。根据已知亲本及子代基因型,可推断出6个家系中全部亲本的基因型,据此鉴别各家系。在Pot18位点可将1#家系和6#家系与其他家系相区别;Pot14位点和Pot17位点可将3#家系与其他家系相区别;Pot42位点可将5#与其他家系相区别;Pot17位点和Pot25可将2#家系与其他家系相区别。因此,Pot18位点、Pot14位点和Pot17位点、Pot42位点、Pot17位点和Pot25位点可分别用于鉴别1#和6#家系、3#、5#、2#家系的特异性标记。研究表明,在选用的6个微卫星标记中,最少选用3个标记可鉴别6个三疣梭子蟹家系。  相似文献   
2.
JpGraph绘图类库在地震数据展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天津市地震局在进行地震观测数据可视化发布工作中,采用PHP语言及JpGraph类库实现了前兆类观测数据在WEB页面中的图形化展示,扩展了PHP语言在行业数据发布与展示系统中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JpGraph类库的应用及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重大工程建设会扰动高寒草地,法规要求扰动区草皮层应予以剥离,待工程建设后再用于恢复原生植被,当前对剥离草皮堆放成活的影响研究较少。试验设计遮阳网与穿孔膜两种覆盖条件,探讨分析其对剥离的草皮块堆放与铺植利用后土壤温湿度及草皮块返青覆盖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遮阳网覆盖堆体较自然地表日均土壤温度显著降低,同时各深度层极大延长冻结期,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充效应延后,并造成堆放期水分大量损失;穿孔膜覆盖堆体较自然地表提高了土壤温度,阻碍了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充,并造成堆放后土壤吸持水能力降低。遮阳网覆盖的草皮块返青覆盖度显著高于穿孔膜覆盖的返青覆盖度,堆放期日平均土壤温度>0 ℃的堆放日数与草皮块返青覆盖度的线性拟合较好。工程建设中应尽量缩短堆放时长,采用透水透气类覆盖材料,增加土壤与空气热量交换,以维持更长的冻结期,并适时补充水分,提高草皮块铺植的恢复成效。  相似文献   
4.
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的初始化速度是制约PPP实时应用的主要因素。基于连续运行参考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ystem,CORS)获取大气改正产品可以改善非组合PPP收敛时间,同时可定量探究各类大气产品对实时PPP浮点解的影响,并评估产品的精度与有效性。实时PPP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PPP模式,引入电离层产品使PPP东方向收敛时间显著改善,北方向与高程方向次之,且基于非组合PPP方法获取的区域PPP电离层产品(分别改善85%、61%、18%)优于无几何距离组合相位平滑伪距方法获取的区域平滑电离层产品;引入对流层产品对高程方向的收敛时间有显著改善(52%)。而相较于单一产品和其他产品组合约束,区域PPP电离层产品和区域对流层产品组合约束PPP拥有更好的性能,对东、北、高程方向分别改善85%、63%、69%。  相似文献   
5.
囿于波动问题空间采样率观念的限制,现有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采用小道间距、多道检波器排列方式观测同一次激发的瞬态瑞雷波,虽然解决了同时观测不同频率成分波动的问题,但一个排列的多道检波器只能得到一条瑞雷波相速度-探测深度曲线,工作效率和横向分辨力受到极大限制,同时,所能够提取的最高频率波动成分也受到了检波器排列最小道间距的限制.经分析发现,忽略两个测点之间瞬态瑞雷波到时差对不同频率波动道间相位差的影响是上述问题的根源.针对现有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的弱点,本文阐明了道间时差相位(TDP)的概念和意义,提出了考虑道间时差相位的测点对间相位差分析技术,形成了一套新的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TDP法. TDP法摆脱了最小道间距的羁绊,只用两道检波器的瞬态瑞雷波记录即可提取多种频率成分波动的相速度,完成现有方法一个多道检波器排列才能完成的工作,探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根据场地岩土体的横向变化适当调整检波器布置的测点间距,在一条测线上布置多个测点,相邻测点对两两组合获得的多条瑞雷波相速度-深度曲线可以反映岩土体横向变化,这使得探测方法的横向分辨力显著提高;另外,由于引进道间时差相位,高频成分的提取不再受道间距的控制,从而探测方法的高频分辨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原则上,激发和测试系统能够产生和记录到的高频成分新方法都可以提取到,事实上,这套方法已经成功地拓展到了超声频段的探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波分析的分频特性及C3相干数据体比常规振幅数据体具有更高的构造分辨能力的特点,将小波分析与C3相干体两种方法相结合,用来识别煤矿采区小尺度构造,特别是识别小断层.实际应用表明,利用小波分析与C3相干体可更加精细地揭示断层等构造信息,提高小断层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生代,华南地区经历了印支与燕山两期构造事件,并完成了由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构造应力场也由总体的挤压变为拉伸体制(Jia et al., 2004)。然而华南中生代构造属性还存在着较大分歧,对华南地区中生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的认识也尚存争议(周新民,2003)。南岭被认为是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转换区(Shu et al.,2009),桂东北地区位于南岭西段,岩浆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8.
地表水入渗对垃圾填埋场水质水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梁冰  薛强  刘磊 《岩土力学》2010,31(7):2295-2302
将填埋垃圾视作一种特殊土体,建立了综合描述垃圾填埋场内渗滤液水分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垃圾土体沉降变形、有机污染物的释放、迁移、转化,以及微生物的生长、衰减等物理化学过程的多场耦合仿真分析模型,将任意的Lagrangian- Eulerian(ALE)方法引入到模型求解中,基于自行开发的仿真分析程序,开展了地表水入渗对垃圾填埋场水质、水量影响的数值仿真分析研究。模拟结果表明:300 d的非饱和水分入渗及内源水产生可使填埋单元内渗滤液饱和液面最高达6 m;地表水入渗对水相可溶性可降解有机物浓度和厌氧微生物浓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并间接地影响固相可溶性可降解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9.
正秦岭造山带是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及其间的微陆块经历了多期拼合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前人已对其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许多方面的研究仍未获得统一的认识(张国伟等,1988;张本仁等2002)。秦岭岩群是北秦岭造山带的主体,保存了复杂的变质变形记录,准确有效地获取和判断其基底岩石的形成和变质时代是探讨秦岭岩群乃至整个秦岭造山带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7年间(2000—2016年)南海夏季(6—9月)台风对该海域降水、淡水通量的贡献及其可能导致的环流异常。主要结论如下: 1) 台风是南海中北部降水的重要影响因子, 可导致日平均降水量增加12mm, 约占南海夏季日平均降水(25mm·d -1)的一半, 且西北太平洋台风和南海“土台风”产生的降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和强度差异; 2) 夏季, 南海由淡水通量引起的盐致环流表现为以海南岛东南部海域为中心的弱气旋式, 其流量量级约为-0.15Sv, 约占同期风生环流流量(约为-1.5Sv)的10%; 3) 夏季, 台风带来的降水使得南海中北部的气旋式盐致环流增强, 且西北太平洋台风降水导致的淡水通量变化引起的盐致环流强度要强于南海“土台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